近來,在國家多部委將聯合抑制水泥產能擴張,原則上不再批準擴大產能的項目基礎上,水泥企業巨頭危機感越來越強烈。目前,筆者從國內部分水泥大型企業獲悉,這類企業無一例外地將海外的新興市場作為未來發展主戰場的“后備”。
非洲、中東等新興水泥市場潛力巨大
日前,四川利萬步森水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建國表示,他斷定四川水泥市場肯定會過剩,等公司在四川境內的在建項目完工后,該公司不打算繼續投資水泥項目了。
不僅是四川,考慮到全國水泥產能嚴重過剩,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有意通過產業指導意見,將中國目前的6億噸小立窯水泥產能,從明年到2012年,用3年時間淘汰出水泥市場。同時,并嚴格要求各地省市原則上不再批準擴大水泥項目,不得下放審批權限,嚴禁化整為零、違規審批。
對此,接踵而至的是為抑制水泥產能過剩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的下發,這無疑令長期以來企圖以“遍地開花地上馬水泥生產項目、最大程度地擴充產能,以市場占有率最大化”來作為水泥企業巨頭們做強做大的基本條件,而今或將重新考量新的市場發展戰略布局。
日前,拉法基總裁樂峰(Bruno Lafont)表示,拉法基當前的戰略重點在“潛力巨大”的新興水泥市場,特別是中東地區。
實際上,早在汶川地震以后,不同量級、不同資本結構的水泥企業加快了入川淘金的速度。就在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地方政府陷入躁動之時,全球最大的水泥巨頭拉法基在四川市場卻突然沉寂了。
2008年,拉法基以15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Orascom建筑公司的水泥業務后成為中東第一大水泥生產商。然而該公司在當時最熱的四川水泥市場表現頗具長遠的深意。 “地震前,拉法基瑞安計劃新上6條5000t /d的生產線,震后那么多企業入川,就不打算上了。”接近四川水泥市場人士透露道。
關于集團未來的發展,樂峰表示謹慎看待短期市場,卻對中期前景表現得很樂觀,主要是因為新興市場有了強勁的發展勢頭。
據了解,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美國和西歐水泥需求大幅降低,但是,非洲、中東等新興市場水泥需求所受影響不大。近來,非洲大部分地區水泥需求遠遠大于供給,水泥價格普遍飆升。
與拉法基的直接把潛力巨大的新興市場作為當前戰略重點相比,國內水泥巨頭之一的冀東水泥則采取了更為巧妙的“以內攘外”的路線,最終目標仍是海外新興市場。
2009年初,冀東水泥宣布將在山東煙臺建設一條日產45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該公司副總經理李占軍表示,“冀東進入山東是完全符合我們的戰略布局的。這個項目并不只是著眼于在山東,而是為了面對更大的市場和機會。”
業內人士認為,冀東水泥在煙臺布點,主要目標市場就是非洲及其他新興市場。同時,一旦歐美水泥市場好轉,冀東就能夠抓住機遇,嘗到全球經濟復蘇帶來的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