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人士8日透露,按照監管機構要求,多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日前已向所轄分支行下發文件,對水泥、平板玻璃兩大產能過剩行業的存量貸款進行風險排查。排查內容包括貸款投向是否符合產業政策、各項審批手續是否齊備、建設內容與申報內容是否一致等內容。此外,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內部也明確要求,原則上對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風電設備六大過剩行業實行貸款慎入。
由于此前國家發改委辦公廳下發《關于水泥、平板玻璃項目清理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對9月底前尚未開工建設的水泥、平板玻璃項目全面停建清理,對所有擬建的水泥、平板玻璃項目,各省市區一律不得核準或者備案。
該消息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正是為有效控制清理工作對商業銀行水泥、平板玻璃行業授信項目造成的不利影響,商業銀行要求各經營單位對存量授信業務進行風險排查。
通知還對授信風險排查范圍給予明確規定,即包括9月30日前尚未投產的在建水泥項目、已核準未開工的水泥項目以及尚未點火的在建平板玻璃項目、已備案未開工的平板玻璃項目。
業內人士表示,為抵御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經濟、惠民生,自去年9月起,銀行業信貸結構調整力度有所減弱,部分貸款進入產能過剩行業、“兩高一資”行業,但是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強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銀行要對信貸總量和結構適時做出調整。這意味著,未來監管機構會讓各家商業銀行“捂緊口袋”,嚴格限制對產能過剩行業中的劣質企業發放貸款。
建設銀行(6.08,0.00,0.00%)研究部總經理郭世坤認為,隨著經濟進一步回暖上行,在國家政策導向下,各大銀行將會進一步加強對目前產能已呈過剩狀態行業的信貸調整力度,加強對制造業等信貸資產集中度比較高的行業的信貸調控力度,加強資產在非信貸領域和境外領域等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