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作為我縣的支柱產業,為開縣工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全縣“十強”、“十快”企業評比中,水泥企業幾乎占了半壁河山。然而,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宏觀調控,老百姓對環保的強烈要求以及企業自身面臨的激烈的市場競爭,我縣水泥行業站在了“升級換代”或被“淘汰”的十字路口,開縣水泥行業該何去何從?
水泥行業的現狀: 市場競爭激烈
縣經委副主任盛勇告訴記者,目前開縣共有水泥企業9家,其中溫泉鎮6家,郭家鎮1家,河堰鎮1家,長沙鎮1家,設計年生產能力120萬噸。2008年產量在100萬噸左右,產值約3個億,直接解決了1500多人的就業。但是,9家水泥企業只有開州水泥是“旋窯”,其余8家均是 “機立窯”。隨著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按照國務院和國家發改委的要求,地方政府要制定計劃,逐步淘汰 “機立窯”。 開縣水泥行業必須進行結構調整,升級換代,否則,必將被淘汰。
“激烈的市場競爭也是促使我們要升級換代,提高質量的重要原因。”開州水泥董事長王方友告訴記者,如果說以前開縣水泥曾經輝煌過,那是因為競爭沒有今天這樣激烈,2008年,開縣水泥價格每噸在380元,年銷量在100萬噸左右,而今年同期價格下降到每噸240元,銷量自今年3月以來連續10個月大幅下滑。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周邊的“科華”、“華鑫”等新型干法水泥企業相繼建成投產,將開縣本身就已經飽和的市場進行了瓜分,激烈的競爭,導致開縣水泥行業“量”、“價”急劇下滑,如果不及時進行戰略調整,開縣水泥將全軍覆沒。
水泥行業的出路:升級換代和“轉身”
面對嚴峻形勢,開縣水泥行業在縣委,縣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下,已經開始尋找新的出路。
盛勇告訴記者,經市經委、市環保局、市國土局、縣規劃局和縣建委批準的日產2500噸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已于2008年8月正式動工建設,該項目位于溫泉鎮縣壩村,占地160余畝,由開縣境內的開州水泥、長江水泥、儒泉水泥、益祥水泥、嘉州水泥等6家企業共同出資,總投資2.1億元,預計2010年6月建成投產。第一條生產線建成后年產新型干法水泥近100萬噸,達到“科華”、 “華鑫”同樣的質量標準。因為采用的是“旋窯”,污染會大大降低,對環保影響不大。
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投產后,根據“上大壓小”、“等量淘汰”的原則,按照環保要完成總量減排的倒逼機制,根據老百姓對環境的要求,我縣將對落后的“機立窯”進行關閉淘汰,還老百姓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達到“藍天”、“碧水”的目標。
據了解,水泥企業部分老總正在構思進行投資轉向,嘗試進行多元化投資,避免“把雞蛋放在一個竹籃里”,對水泥粉磨站、陶瓷、房地產等行業躍躍欲試,積極尋找新的出路。屆時,我縣水泥行業將成功實現“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