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 “落后產能是能耗過高、環境污染的源頭。淘汰落后產能是實現節能降耗目標的重要途徑和有力手段,也是解決山西能源消耗結構性矛盾的關鍵。”山西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洪發科說。
6月7日,山西省公布了今年淘汰落后產能的任務:煉鐵產能1039萬噸、煉鋼20萬噸、焦化502萬噸、電石鐵合金20萬噸、水泥670萬噸、造紙9.6萬噸、小火電108.85萬千瓦時、化纖3萬噸。
減量置換,淘汰落后產能的重要手段
今年初,山西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對晉匯南白水泥公司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技改項目核準的批復,前提是淘汰忻州市南白水泥廠、定襄縣官莊水泥廠等14戶企業85萬噸生產工藝落后、能耗高、污染大的落后產能。
“上大壓小、等(減)量置換、扶優汰劣是水泥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一個重要手段。這個新項目的綜合電耗為92千瓦時/噸,完全符合國家標準,節能減排效果明顯。”山西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產業處處長李志松說。
大同冀東水泥公司新建兩條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水泥耗水由原來的1.17噸下降到現在的0.29噸,降低80%多,耗煤由原來的每噸230公斤下降到現在的110公斤,降低了50%多。同時,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66萬噸;利用高溫廢氣還實現了余熱發電,節約電費6500多萬元。
統計顯示,“十一五”以來,山西省水泥行業淘汰落后產能1795萬噸,淘汰水泥熟料落后產能1080萬噸。據測算,山西省僅通過淘汰落后水泥產能一項,3年來累計減少能源消費175萬噸標煤,減少煙塵排放1.4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8萬噸。
淘汰落后產能為新上轉產轉型項目提供了市場容量和發展空間,促進了山西省水泥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水平的提升:水泥行業新型干法水泥比例由“十五”末期的20%提高到2009年底的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