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摘要:本文從循環經濟的理論出發,分析了在循環經濟理念指導下建立的“福建紫金恒發循環經濟工業園”的特色,闡明了工業園區內各企業之間的關系以及工業園區對福建龍巖環境保護的貢獻,展示了“福建紫金恒發循環經濟工業園”的美好前景。
1.前言
循環經濟是21世紀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循環經濟按照自然生態系統中物質的循環規律和能量的流動規律重構經濟系統,建立起“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物質循環型經濟模式,是以清潔生產和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為主要特征,在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發展循環經濟,能夠使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可以將廢物排放量降低到最小程度,有利于從根本上消解長期以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是當今國際社會的潮流和發展趨勢。循環經濟模式,倡導的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隨著環境與發展問題的尖銳化,世界各國政府都普遍重視對生態環境的研究,力求尋找解決生態環境與發展問題的良策。發展循環經濟目前正成為解決生態環境與發展問題的最終選擇,也是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多方共贏的有效選擇。
當前福建面臨一個十分難得的發展戰略機遇期,省委省政府站在全國區域布局和經濟全球化的戰略高度,提出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戰略。循環經濟能提高資源能源效率,減少廢物排放,拉長和延伸產業鏈,促進跨越式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三贏”,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呼喚循環經濟的發展。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將循環經濟的發展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之中,將改變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傳統經濟增長模式,走出新型工業化道路,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將區域經濟的發展從空間的積聚,擴大到能量和要素的積聚;將充分發揮福建的后發優勢,搶占經濟發展制高點,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黃小晶省長在《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又好又快發展》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07年福建省將“擴大循環經濟示范試點范圍,加強重點行業原材料消耗管理,加大工業‘三廢’的綜合利用和廢舊物資的回收利用,促進企業轉型升級”。而《龍巖市生態型經濟樞紐建設綱要》也提出“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落實‘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措施,使萬元GDP綜合能耗、污染物排放有所降低,廢物綜合利用、廢水重復利用等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2.企業實施循環經濟的基礎及動力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陳邦柱主任在2005年1月召開的“循環經濟與中國建材產業發展論壇”講話中曾談到,建材工業是利用各類廢棄物數量最多、實施“減量化、再使用、資源化”潛力很大的行業。中國建材協會張人為會長在這次論壇上指出了建材工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節能、節省資源和保護環境為中心,以水泥、墻材等工業為重點,以清潔生產為基礎,以提高資源利用率和降低排放為目標,以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依靠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依靠市場運作,依靠全行業的自覺參與和不懈努力,把建材產業建設成為有較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與經濟、社會和環境相協調發展的新型綠色產業。由此可見,建材工業尤其是水泥工業的自身特點,決定了其成為循環經濟的重點產業。福建紫金建材集團以水泥為主業,是福建水泥行業的排頭兵,在福建省尤其是福建西部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時肩負著節能、減排,實現循環經濟的重要任務。
紫金集團所處的新羅區是福建省的重點產煤區,年產煤炭約520萬噸,年產煤矸石就達90萬噸左右。在新羅區的主要產煤區,煤矸石堆積如山,既占用了大量土地,破壞了生態環境,又污染了水體,給人民的生產生活造成很大影響,對人類生存環境和可持續發展造成巨大危害。漫山遍野的煤矸石是一場災難,傳統的處理方法是造“灰渣壩”,然而造“灰渣壩”的成本高達5000萬甚至1個億,巨大的成本使煤矸石難以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風一吹,大片大片的村莊籠罩在灰霧中,觸目驚心。另一種處理方式是當地群眾將煤矸石悶燒成灰渣,以極其廉價的價格賣給水泥企業,而群眾自發無序的悶燒煤矸石,使煤矸石大量熱能直接散發到大氣層,既浪費能源,又增加了溫室效應和二氧化硫對大氣的污染。煉燒場地也嚴重破壞了當地礦山植被水土,形成二次污染源。
另一方面與紫金集團同處一地的龍巖恒發電業有限公司面臨能源問題困擾的處境。要降低發電的能源成本,煤矸石發電正是恒發電業最好的選擇,而煤矸石發電產生的灰渣,可以作為水泥工業的原材料和摻和料。與此同時,龍巖龍化化工有限公司在城市建設擴展的形勢下,進入了中心城市的范圍,也正面臨著搬遷的壓力。發電廠尋找出路,化工廠要搬遷,水泥廠求發展,為組合資源,增強自身競爭力形成的經濟效益的追求使三個項目水到渠成地合流,而最根本的內驅力還在于紫金建材集團一向秉承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還水泥工業凈水藍天”的環保經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