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集團領導高瞻遠矚,思想意識超前,一次性規劃建成了世界上單產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各項經濟技術指標最優的生產線,實現了企業規模、效益、技術等同步拓展和升級,為中國水泥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可以說,今天的中國已經不僅是水泥大國,而且是實實在在的水泥強國,作為一名水泥工作者倍感欣慰和自豪。”——這是原國家建材局局長王燕謀2013年3月在蕪湖海螺考察調研時的講話。
深謀遠慮,一座現代化水泥生產基地拔地而起
時光荏苒,這個叫梅沖的地方,原來只是一片小村落。作為海螺集團T型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9月蕪湖海螺注冊成立后,規劃建設項目隨即被列入省政府首批“861”重點項目。從此,一個千萬噸基地的雛形開始在這里孕育,中國水泥人建設現代化、集約化花園式大水泥基地的夢想在這片熱土上付諸實施。
2005年11月8日,一期2條5000t/d生產線全面開工;
2006年8月8日,二期2條5000t/d生產線正式開工。
2006年8月31日,第一條5000t/d熟料生產線順利點火,邁開了由工程建設向生產運營重要轉折;
2007年5月22日,第四條5000t/d熟料生產線點火投產。
一、二期項目的建成,創下了行業內多條生產線同時開工建設、同時建成投產的多項紀錄。
瞄準世界先進水平,體現水泥行業技術最優成果
建設超一流的先進熟料生產線一直是海螺人的目標和夢想,按照“體現世界行業技術進步的最優成果,體現節能減排、環境友好、高效穩定”三個原則,海螺集團在成功總結銅陵、樅陽三條萬噸線建設運行經驗的基礎上,確定了蕪湖海螺三期2×12000t/d生產線項目建設的技術規劃和設想。通過與世界領先水平的設計、裝備公司POLYSIUS、FLS、IKN、CP、川崎公司、南京院、天津院等進行技術交流,最終通過比較篩選和國際招標,形成了設計優化、裝備配置方案,為項目建設和運行管理打下了堅實基礎。
2009年2月27日,三期2×12000t/d生產線舉行了隆重的項目開工慶典;
2011年12月18日,經歷了19個月的建設,三期項目A線——中國第一條12000t/d水泥熟料生產線,順利點火投產。
2012年5月10日, 三期項目B線順利點火,一個年產熟料1500萬噸的超大型熟料基地就此建成。
先進的裝備、工藝技術,為企業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公司擁有官山、箬帽山、庫山、陰山等4座石灰石礦山,石灰石儲量達8億多噸;自備桃花尖砂巖礦儲量達7000萬噸。公司礦山開采穿孔、鏟裝、運輸設備,均采用大型化、無電化、機動靈活、性能好的高效率設備,石灰石產量日均達到8萬噸。
四條5000t/d熟料生產線是海螺集團目前運行最成熟的新型干法生產線,技術和裝備水平都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通過使用高濃度收塵器、高效篦冷機、先進的變頻器、節能風機等節能技術和裝備,煤、電耗指標行業一流,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指標均優于國家規定標準。
12000t/d熟料生產線集世界最先進的技術、裝備和節能環保理念于一體,煤磨選用管磨,燒成系統選用德國POLYSIOUS和FLS技術、篦冷機選用 IKN產品、原料立磨為川崎的CK490磨機……在吸收大量先進技術成果的同時,海螺集團還結合自身多年的管理實踐經驗,把許多創新和想法融入 12000t/d熟料生產線項目建設中。2011年12月26日,A線72小時達標性能考核:回轉窯日產量達到12046t,熟料工序電耗 24.63kWh/t,熟料熱耗2947kJ/㎏,熟料綜合電耗為53.8kWh/t,f-CaO合格率達到98.6%。
公司還擁有自己的專用碼頭,配置現代化裝、卸設備,門機、裝船機、卸煤機等一應俱全,可停泊萬噸級以上的江海兩用貨輪,年吞吐量達到1840萬噸。碼頭和公司主廠區之間再配以9.8公里的皮帶長廊相連,大大提高了貨物的運輸效率,降低了運輸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