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大踏步化解各類產能過剩矛盾的進行曲中,袁河經濟開發區所作的努力,僅是其中一個躍動的音符。
江西省發改委副主任宋迪維介紹:“在堅持市場調節與宏觀調控相結合、堅持市場需求與轉型升級相結合、堅持調控增量與優化存量相結合的基礎上,通過淘汰、壓減及產業鏈延伸等途徑,江西省提前兩年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二五’目標任務,2017年前可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
當好產業入口“看門人”
2013年初,江西省發改委和省工信委的一次聯合調查摸底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江西省鋼鐵產能利用率72%,其中重點企業產能利用率81%;水泥產能利用率91.5%,其中熟料產能利用率87.5%;平板玻璃產能利用率74.4%;重點船舶企業產能利用率80%以上。
從全國情況看,江西省產能過剩矛盾總體并不嚴重。不過,江西的堅定決心和“雷霆”動作,讓外界矚目——數據顯示:“十二五”以來,截至2013年底,江西省共淘汰壓減煉鐵產能292萬噸,煉鋼產能152萬噸,壓減淘汰水泥產能1322萬噸,壓減淘汰平板玻璃產能284萬重量箱,分別占全國計劃淘汰任務總量的7.5%、3.6%、3.1%和3%。2013年,江西省確定淘汰落后產能的89戶企業,當年10月即全部完成,執行到位率達100%。
據初步測算,2013年,江西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為0.85噸標準煤/萬元,比上年下降5.34%;“十二五”前三年,江西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1.2%。
專家指出,喜人成績背后,政府發揮了關鍵的“看門人”作用。
招大引強“騰籠換鳥”
支持大型企業收購、兼并、重組和改造小企業,實現資源整合———是萍鄉市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寶貴經驗。
中材萍鄉水泥有限公司,是中材收購萍鄉正大水泥公司后改造、擴建成立的。收購前,正大產能為每天2500噸。收購完成后,中材吸納當地退出的落后產能,將產量擴大至每天7000噸。更關鍵的是,由于投入2000多萬元對燃燒系統進行技術改造,中材每噸水泥成本下降了10多元,投產后一年即收回改造投資。副總經理劉啟揚介紹:“2013年,中材水泥創稅達5000多萬元,遠超正大每年的700多萬元。”
目前,萍鄉市已經引進華能、中信、中材等20家大型企業,引進投資450多億元。通過上大壓小、招大引強,萍鄉煤炭、鋼鐵、水泥三大傳統支柱產業發生了顯著變化——煤炭產業120戶企業,兼并重組為年產能在30萬噸以上的16戶;鋼鐵行業近4年淘汰落后企業5家,淘汰落后產能50多萬噸;28家水泥企業今年將僅剩4家。
實踐證明,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江西完全可以乘勢走出一條轉型發展的新路子,通過提升質量、做大總量,推動江西加快邁出“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的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