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經濟下行、投資減速、結構調整和傳統產業優勝劣汰的新形勢、新常態,冀東發展集團積極尋求戰略突圍之路,主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升級,開辟能源環保科技新領域,打造新的效益增長極。
磁飛輪技術填補國內科技和市場空白
今年9月16日,國內第一臺200千瓦工業化磁飛輪在冀東發展集團盾石磁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調試成功,各項實驗測試指標均達良好,飛輪運行正常,性能安全可靠。這項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儲能技術和產品填補了國內科技和市場的空白,在電網調峰、電動汽車、航空航天、不間斷供電備用電源(UPS)等諸多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飛輪儲能技術項目建設對冀東發展集團轉型升級具有重大意義。盾石磁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唐英偉介紹,飛輪儲能系統是一種機電能量轉換的儲能裝置,它利用電動機帶動飛輪高速旋轉,將電能轉化成動能儲存起來,需要電能的時候,再用飛輪帶動發電機發電。磁飛輪技術對水泥行業等工業領域超低溫余熱利用、風機節能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它也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城市軌道交通、可再生能源并網、電網調峰、電動汽車、不間斷供電備用電源,“例如在地鐵列車進出站時的能量轉換,這個系統能為地鐵節省20%左右的能量消耗。”
目前,冀東發展飛輪儲能電站與北京地鐵昌平線的應用達成合作,將快速推進飛輪在地鐵行業的應用和逐步產業化。
“可移動陸地”由科學構想變成工程現實
海上建造“可移動陸地”由科學構想變成工程現實——由冀東發展集團開發的國際級重大項目桁架式超大型海上平臺項目進展順利。
桁架式超大型海上平臺技術,是一種全新概念的海上浮體結構型式,技術水平世界領先、產品用途十分廣泛,屬于新型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將使中國率先掌握“超大型海上平臺”工程化的核心技術,把握戰略先機。冀東發展燕東建設公司總經理王術永介紹說,桁架的標準面積分90米×300米、120米×600米和120米×900米三種規格,但它根據需求拼接組裝無限放大,相當于多個船體并聯形成浮島式的平臺,并且配臵動力可以以18公里/小時的時速進行移動,在這塊“陸地”上可以進行旅游開發、碼頭倉儲、能源發電、海水利用以及作為海洋保障基地。王術永說,“如果作為旅游開發,在陸地上建度假村,夏天的時候度假村停在渤海灣,冬天的時候就可以停到三亞灣”,有秦皇島、海南三亞等多家旅游城市對此項目表示出合作意向。目前,已經接到了作為“深海綜合保障基地”使用的訂單,2015年正式進入生產階段同時進行市場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