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帶一路”戰略推進的利好預期下,盡管產能過剩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工程機械行業仍明顯加快了轉型步伐,部分擁有優勢產品并布局新業務的公司有望在2015年行業大洗牌中勝出。
“一帶一路”助拓海外
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不少工程機械類公司有望從海外市場中博得增量。以亞太地區為例,有機構測算該區域未來十年間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達到8萬億美元,潛在空間巨大。
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工程機械出口額達到195億美元,亞洲為主要出口市場,占比為47%。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擁有海外市場經驗的機械類企業有望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上市公司作為機械行業的“領頭羊”,不少公司在海外布局方面甚早。以山推股份為例,公司主營建筑工程機械、起重運輸機械等產品,已經出口8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創匯居行業首位。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提醒說,并非所有行業內公司在依托“一帶一路”戰略開拓海外市場方面都能一帆風順。宇通重工戰略投資部相關負責人分析認為,除了政治原因、海外巨頭競爭原因之外,不少國家的經濟增長有限,完全寄望于海外市場擴展,對于國內工程機械行業來說并不現實。
國泰君安也認可這種觀點,其分析師指出,海外需求往往是斷點式的,與國內4萬億帶動的持續成片成面的需求有很大區別,海外市場并不是工程機械過剩產能的“救世主”,盡管部分優勢出口企業如徐工、柳工、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龍頭企業的出口訂單有望增加,但是大部分小型企業或無緣分享“一帶一路”戰略紅利。
行業基本面難言觸底
國外增量需求方面尚存變數,而國內投資增速下滑則是較為確定的事項。國泰君安相關分析師直言,工程機械行業基本面2015年不會見底。
該分析師的理由是,機械行業的國內需求主要來自基建、地產和制造業,而這三方面2015年投資增速繼續下行的概率很大:基建投資增速很難維持2014年20%左右的水平;地產投資增速也將呈下行趨勢;制造業投資增速下滑趨勢也不言自明,且一堆過剩產能待出清。中國工程機械類企業的主要市場都在國內,在三方面投資增速都下滑的情況下,機械行業2015年業績并不會觸底回升。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祁俊也基本同意這個觀點。其指出,整體來看,我國工程機械行業仍大而不強,行業增長放緩,低端產能過剩。自2011年以來,工程機械已進入了超過三年的調整期,受到“三期疊加”效應等多重因素影響,2015年工程機械行業或仍將處于“陣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