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編輯部要求寫一篇關于產融結合提升產業價值的稿件,天公作美,1月4日就喜傳紅獅集團入股杭州銀行的消息,毫無疑問的是,“產融結合”這一議題將再度在建材這個傳統制造業掀起更大的波瀾,也或將引發一批同行業企業加入產融結合的潮流中去。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資料搜集,加上自己對行業的一些淺薄理解,在高度認同產融結合的重要意義之時,也引發了一些思考。
紅獅集團探索產融結合已有兩年時間,可謂是風生水起。此次大手筆入股杭州銀行,是紅獅集團多元化投資戰略下的應有之義,紅獅集團在突破傳統的發展模式,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投融資效率和創造協同價值等利好可期。
此番紅獅集團入股杭州銀行,確實值得同行業內的水泥企業思考和借鑒,產融結合有利于突破傳統發展模式,延長水泥產業生命周期。
資料顯示,產融結合一詞源于20世紀初的J.P.摩根時代,它的最初含義是金融資本對產業資本的滲透和控制。新的產融時代,開始于產業向金融的自然延伸和由此產生的經營協同效應,然后發展為基于產業穩定性的金融協同效應。它是產業資本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也是大型企業尋求健康發展的重要商業模式。
紅獅入股杭州銀行能否獲得高利潤回報
眾所周知,產融結合也是一把“雙刃劍”,更需避免為了“產融結合”而“產融結合”。深入分析紅獅集團入股杭州銀行,記者注意到以下兩個問題:
其一,杭州銀行作為城商行,自2007年起就已提交IPO申請,目前仍在排隊等待中,不過資料顯示,杭州銀行在2009年年底已經基本解決了股權分散的歷史性難題。杭州市政府作為其第一大股東,推動其上市仍將是重要工作之一,未來杭州銀行的IPO如若實現,紅獅集團此次入股可以說是極好的戰略投資。
其二,2014年7月,北京商報《證券周刊》對杭州銀行、盛京銀行、貴陽銀行、上海銀行、成都銀行和江蘇銀行等6家IPO城商行的主要財務數據進行綜合評比,顯示杭州銀行得分最低,在投資價值上并沒有競爭優勢。此次評比數據顯示,杭州銀行2013年年底總資產3401.89億元、資本充足率11.58%、不良貸款率1.19%(2013年不良貸款額為20.59億元,6家中最高的),近3年凈利潤增長率44.07%、凈資產收益率20.02%(6家中最低的)。
因此,紅獅集團此次參股杭州銀行是否能獲得高利潤回報,還需拭目以待。
建材行業試水者的探索案例
對于傳統建材行業而言,“產融結合”雖是一個新鮮事物,但在近幾年有了一定的認知和初步嘗試,出現了少數先行試水者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嘗試。
例如:中國建材集團旗下易單網與多家銀行聯合,為供應商提供應收賬款在線保理業務,對融資難的中小微企業提供快捷和低成本的融資服務,重點發展的新型房屋領域,也在開展一定的金融服務。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在央視《對話》節目中表示,下一步走向是要把制造服務業提升到更高的層面進行發展,逐步向金融服務領域拓展,通過產業與金融的協同效應獲取更大的競爭優勢。
再如華潤集團旗下華潤水泥與華潤銀行,華潤銀行為華潤水泥下游客戶提供小微信貸業務服務,最終達到華潤銀行、華潤水泥及其下游客戶三方互惠互利的結果:下游客戶有足夠資金擴大在華潤水泥采購量,也可獲得華潤水泥的優惠政策;同時,華潤水泥可以監控水泥經銷商或混凝土攪拌站的月提貨量,為華潤銀行提供客戶經營狀況的反饋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