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位于花溪區燕樓工業園區的貴州麟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已經開工。廠區里看不到粉塵彌漫、機器轟鳴的場景,工作人員在中控室內指揮生產,整條生產線上沒有工人的身影,生產過程綠色清潔。
很難想象,眼前這座高效能、低能耗的水泥廠,曾經因為環評未過而被叫停。如今,因為增加環保投入、提高設計要求,麟山水泥才贏得了“重生”。那么,被叫停的“前世”和綠色生產的“今生”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
回想麟山水泥的建設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時間回溯到2008年左右,貴州麟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獲批在花溪燕樓工業園區進行建設。然而,在之后的建設過程中,由于資金問題和技術落后問題,該企業未通過環評,2012年前后,項目被叫停。
“因為燕樓工業園區位置特殊,離城區和大學城比較近,對于入駐企業的環保要求就更高。在企業申報、建設和生產的全過程,政府都會對企業進行嚴格管控,如發現企業存在有損于生態環境的行為,都會及時做出處理。”對此,花溪區園區辦副主任徐國敏這樣解釋。
環保部門叫停建設,對于企業來說是致命傷;但對于環境保護來講,卻是“壯士斷腕”之舉。為了保護青山綠水、實現產業生態化,淘汰落后產能和污染環境的企業是必行之舉。加上花溪作為貴陽的“高原明珠”,更是“眼里容不得沙子”——2010年以來,花溪區相繼關停淘汰了麟山黃磷廠、林東水泥廠、麟山水泥廠、青巖獅子山水泥有限公司、金龍水泥有限公司等。
既然已經被叫停,那么眼前這個活力四射的麟山水泥又是從何而來?
“2012年5月28日,堯柏特種水泥集團有限公司收購了貴州麟山水泥,因為是股份收購,所以沿用了原名。”貴州麟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長平解開了記者心中的疑惑,“堯柏計劃投資約7.5億元,建設一條25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去年7月份開始,公司已開始進行試生產,生產規模為年產高品質水泥120萬噸,年可實現銷售收入近4.2億元,目前生產情況運行良好。”
前車覆,后車誡。為了使新的水泥廠不重蹈覆轍,實現環境共贏、長遠發展,麟山水泥僅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投入資金至少達到了4000萬元,比最初的預算增加了近三分之一。
“眼下,我們的水泥生產粉塵排放量小于50毫克,而國家的排放標準為70毫克;通過污水處理系統,實現污水零排放。除此之外,為減少環評報告中未硬性要求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我們也主動增加投入,引進一套價值一千多萬元的設備進行脫硝處理,從而減少了氮氧化物的排放。”記者看到,在廠區二樓的中控室里,工作人員通過八臺顯示屏持續觀察著整個水泥廠的生產全過程,從原料調配、熟料加工、水泥生產,每個環節都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地進行著。生產線上沒有工人,通過一線檢察檢測人員的調度,便可進行登記和指揮。
目前,貴州麟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還處于試生產階段,廠內正在進行生活區建設。王長平指著窗外的建設工地說:“將來生活區建設完畢以后,廠內除了硬化路面外將全部種草栽樹,變成一座花園式的工廠。我們要爭做環境友好型企業,為青山綠水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