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泥銷額比降了10倍,筆者通過非常規創新可以讓華新水泥等國有大型水泥企業銷售新增2倍銷量。下面先分析創新方法,后測算華新水泥等國有大型水泥企業通過創新帶來的增量。 水泥已經成為中國治理產能過剩當中的主要產業之一,要求提高環保,而且隨著房地產、基建的放緩,水泥的用量有的地區出現放緩,有的地區出現下降。上個世紀,美國100年的水泥總消費量只有44億噸,而中國在2011-2013年的總消費卻高達64億噸,中國這三年的水泥銷售額占GDP的比例是20%,而2014年卻是不到GDP比例的2%,2014年全國水泥銷售24.8億噸,同比增長2.3%,增速同比下降7個百分點。很明顯,水泥銷額比降了10倍,筆者通過非常規創新可以讓華新水泥等國有大型水泥企業銷售新增2倍銷量。下面先分析創新方法,后測算華新水泥等國有大型水泥企業通過創新帶來的增量。
筆者認為,由于水泥比較重,不適合快遞,因為收費太貴,故不太適合全國銷售,只能局限于某區域范圍銷售,比如珠三角、長三角、渤海灣內的水泥就在這些區域內銷售,珠三角水泥就不適合在渤海灣、重慶、四川、黑龍江等省市銷售。
在現在銷售區域內銷售如何提高50%或以上?
1、利用顛覆性創新的O2O多種模式,在不大量增加銷售成本的情況下,通過網絡市場最亮的高點網絡連鎖和最暗的低點網絡連鎖化,能夠做深做透原有銷售區域內市場。預計這兩塊能夠帶來10%的銷售額。
2、水泥企業在自己原來的銷售已經飽和了,但是,通過非常規出牌的銷售創新、渠道創新,雖然是在原有銷售區域內,還是能夠帶來20%左右的銷售增速,不過,這是搶同行蛋糕,并非創造新的市場。
3、利用顛覆性服務創新,來獲得原來銷售區域內的縣飛機場建設的水泥指定供應商資格,獲得原來銷售區域內城市地下管廊建設的水泥指定供應商資格。雖然還沒有大量展開,但是,預計會陸續推進,這是市場的增量。預計這一塊能帶來10%的新增銷售額。
4、由于原有的銷售市場需求衰退,筆者建議通過創造需要來增加銷量,不過,僅僅是作為水泥供應商的能力已經難以適應新時代了,還有成為創新服務等方式創造需求,才是新增銷售渠道。不過,由于有了一定的門檻性,就用不著價格戰了,利潤率反而上升了,這是一種捆綁式的銷售了。預計能夠新增10%的銷售額。
在現在銷售區域外如何拓展銷售空間?
筆者認為,只要把以上銷售創新方法拓展到全國,至少可以提高6倍的新增銷售額,比如,原來的水泥企業在廣東珠三角,通過全國布局后,至少可在東三省、京津冀、長三角、四川重慶、湖南湖北江西、云貴廣西、西部西藏青海新疆、山西陜西甘肅寧夏內蒙古、山東河南等形成全國區域發展。如此,提高3被銷售額。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水泥新增在區域內,通過筆者的4套顛覆性、非常規創新方法,銷售新增只有50%或以上,如果進一步把筆者的這4套非常規創新方法運用到全國,能夠新增一個區域內新增銷售額的6倍,即新增300%,兩項新創新累計是350%,這就是筆者說的水泥創新新增350%的戰略方法。
但是,這4種方法里面,只有創造需求是全國新增水泥消費,其他方法都是搶同行的蛋糕方法。也即新增需求總量方法最多2.5億噸水泥的市場,不過,一個水泥企業如果能夠主動追求這個差異化市場,占有20%的市場份額,就是0.5億噸。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華新水泥,這家中國500強的水泥企業,在中國的京津冀、東三省、青海新疆、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等近20個省市自治區沒有供應產品,僅僅在中國11個省市自治區供應產品。但是,華新水泥的國內產量在2011年是6000萬噸,國內一些小型水泥廠有的倒閉了,有的給兼并了,有的被關閉了,減少了大型水泥企業的空間壓力。華新水泥基本上沒有增速了,如果按著筆者的方法計算,華新水泥全國銷售覆蓋率是三分之一,如果提高銷售區域內50%就是增加3000萬噸的水泥,如果全國提高兩倍銷售面積,就是擴大6000萬噸,如此就是新增9000萬噸水泥銷售量,其中有近1000萬噸來自全國創造需求產生的銷售額,如果華新水泥大舉進入筆者非常規創新拉動的創造需求市場,這將是全國水泥總消費的10%的市場,根據2014年的水泥消費總量計算就是2.5億噸,如何華新水泥拿下一半就是1.2億噸市場,考慮到各地跟風和地方保護主義帶來的阻礙,拿下20%的市場或是一個可以考慮的理想目標值,就是5000萬噸,減去重復的1000萬噸,就是新增4000萬噸。
如此,華新水泥就是6000萬噸+9000萬噸+4000萬噸=19000萬噸,很明顯,華新水泥如果在中國深耕,還能擴大2倍的水泥銷售量。其它大型國有水泥企業基本上能夠覆蓋全國三分之一的市場,所以,運用筆者的非常規創新方法,大型國有水泥企業年銷售量可以擴大2倍。
作者簡介:吳東華,知名經濟學家,創新專家,服裝戰略專家,預測歐美元趨勢第一人,經濟整合專家,印度經濟專家,外貿專家,世界經濟專家,前商務部國際經濟合作學會經濟研究員、前商務部中國企業走出去研究中心顧問。提出解購論淘汰并購論,提出綜合創新超越技術創新,拋出第四駕馬車,指導過美國大使館、倫敦ARM、法國ENSAAMA、巴黎O.G.F.D.I、德國《明鏡》等國內外數十家機構,網絡搜其《城市經濟轉型需要5個創新》、《企業綜合創新將贏全球10年》、《省市長如何贏在新常態起跑線上?》、《中國企業創新如何跳出美歐道路》、《企業創新需接14個地氣》、《中國企業并購最高水平在哪》是創新最好研究,被指導企業業績能年新增50%、100%、200%、300%不等,詳見吳東華網易官博。寫于2015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