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這一源于軍事領域的話,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被用于不同領域,水泥行業亦是如此。在水泥行業的發展過程中,每家水泥企業的都擁有自己的發展戰略,而海螺水泥卻是眾多水泥企業中,戰略與戰術的完美結合演繹者。
海螺水泥的熟料產能擴張主要經歷了兼并重組、實施“T”型戰略、區域市場控制三個戰略發展階段。海螺水泥的戰略的實施基本算得上完美,在完美戰略實施的背后,其熟料產能是如何變化的呢?我們將從熟料產能的布局來追蹤海螺水泥的發展歷程。
截至2014年末,海螺水泥共有已投產熟料線122條,熟料年產能力達1.77億噸,占全國熟料總產能的9.65%,是我國第二大熟料生產企業。
2014年,海螺水泥新增熟料生產線15條,增加熟料產能1897萬噸。其中,新建熟料生產線9條(含印尼熟料線),新增熟料產能1116萬噸(含印尼熟料產能),占2014年全國新增熟料產能的11.28%(不含印尼熟料產能);收購熟料生產線6條,收購熟料產能641.7萬噸。以上熟料線分別分布在華東、中南、西南、西北等四個地區的15個省份和印尼。

另外,截至2014年末,海螺水泥仍擁有在、擬建水泥生產線7條,投產后,熟料產能將增加1199.7萬噸。
一、產能及占比分析
截至到2014年末,海螺水泥累計新建熟料線100條,熟料年產能力達1.55億噸;收購熟料生產線22條,熟料年產能力達2135.9萬噸。

截至2014年末,在海螺水泥熟料產能中,收購熟料產能占海螺水泥總產能的12.1%;新建熟料產能占海螺水泥總產能的87.9%。

1、華東地區
華東地區是海螺水泥的發祥地,也是海螺水泥實施“T型戰略”的開始地。而實施“T型戰略”的發力點主要在安徽省內,從1987年到2013年,從寧國水泥廠的第一條熟料線投產開始,到宿州海螺水泥二期熟料線的投產,海螺水泥在華東地區熟料擴張的腳步從未停止。
截至2014年末,海螺水泥在華東地區的熟料產能達到8308萬噸,占海螺水泥熟料產能的47.06%,占華東地區熟料產能的16.6%。其中,新建熟料產能8091萬噸,收購熟料產能217萬噸,占比見下圖。

海螺水泥在華東地區的只在2002和2003年有過兩次收購,其它年份均是新建為主。

在華東,海螺水泥熟料產能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蘇、江西、浙江和山東。具體熟料產能及占比分布見下圖。

在安徽省,截至2014年末,海螺水泥熟料產能達到7021.5萬噸,占海螺水泥熟料總產能的39.77%,占該省熟料總產能的50.85%。海螺水泥在安徽省的熟料產能擴張主要依靠新建,即使收購,也是收購后,進行新建或擴建。

寧國水泥廠是海螺水泥的發祥廠,該廠新建的第一條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于1987年投產。經過近27年的發展,海螺水泥在安徽省先后布局寧國市、銅陵市、蕪湖市、安慶市、池州市、宣城市、滁州市和宿州市。

海螺水泥安徽省熟料產能發展圖
海螺水泥2002年進入江蘇,是海螺水泥第二個布局熟料產能的省份,發展“T”型戰略也從此開始。截至2014年末,海螺水泥在江蘇省熟料產能達到372萬噸,占海螺水泥熟料總產能的2.11%,占該省熟料總產能的5.23%。2002年,海螺水泥投資3.83億元整體承債式并購重組中國水泥廠,標志著海螺水泥正式進軍江蘇省水泥市場。重組完成后,海螺水泥于2004年和2005年在其基礎上投資15億元,建設了兩條日產5000噸的熟料線。江蘇是海螺水泥進軍長三角的橋頭堡。

海螺水泥江蘇省熟料產能發展圖

海螺進入江西省也是其實施“T”型戰略的一部分。2001年,海螺水泥通過資產重組江西省分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并成立分宜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海螺水泥在江西的布局也依托于水運,即長江和潘陽湖。截至2014年末,海螺水泥在江西的熟料產能達到465萬噸,占海螺水泥熟料總產能的2.63%,占該省熟料總產能的6.97%。在江西省,海螺水泥熟料產能主要分布在新余市和上饒市。

海螺水泥江西省熟料產能發展圖

海螺水泥于2003年進入浙江,建德海螺水泥是海螺水泥在浙江的唯一熟料生產基地。截至2014年末,海螺水泥在浙江共有熟料產能310萬噸,占海螺水泥熟料產能的1.76%,占浙江省熟料產能的4.06%。首條日產5000噸的熟料線于2002年10月投產,第二條于2010年10月投產。
海螺水泥于2009年進入山東濟寧,2010年12月第一條日產4500噸熟料線投產,該熟料生產線是到目前為止海螺水泥在山東省內僅有的一條熟料線。在占比方面,占海螺水泥熟料產能的0.79%,占山東省熟料產能的1.31%。
2)中南地區
海螺水泥在布局華東及長三角地區的同時,2004年“空降”中南及珠三角地區。
截至2014年末,海螺水泥在中南地區的熟料產能達到4557萬噸,占海螺水泥總熟料產能的25.81%,占中南地區熟料產能的10.30%。其中,新建熟料產能3875萬噸,收購熟料產能682萬噸。

海螺水泥從2011年開始在中南地區采取收購策略,2014年更是大幅提高,收購產能超過了新建產能,在海螺水泥各地區的發展情況看,實屬罕見。

在中南地區,海螺水泥熟料生產基地主要在湖南、廣西和廣東,具體熟料產能及占比分布見下圖。

2002年11月,海螺集團和興安縣人民政府簽訂《合作協議書》,11月,興安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海螺水泥成功進入廣西。廣西是海螺水泥進軍中南地區的第一站,海螺水泥主要以新建和收購的方式進行熟料基地的布局。
截至2014年末,海螺水泥在廣西的熟料產能達到1581萬噸,占海螺水泥熟料產能的8.96%,占該省熟料產能的18%。海螺水泥在廣西的熟料產能擴張以新建為主,收購為輔。


進入廣西后,海螺水泥通過新建的方式布局玉林市、崇左市、北流市,隨后,又通過收購的方式進入南寧市和百色市。具體發展過程見下圖。

海螺水泥廣西熟料產能發展圖
2002年,海螺水泥進入湖南,成立雙峰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是最早進入湖南的水泥集團,2004年,其在湖南的第一條熟料線投產。海螺水泥在湖南的戰略更像是以“農村包圍城市”。
截至2014年末,海螺水泥在湖南擁有熟料產能1909.5萬噸,占海螺水泥熟料產能的10.8%,占該省熟料產能的21.37%。其中,新建熟料產能1674萬噸,收購熟料產能387.5萬噸。在新建熟料產能的同時,海螺水泥于2014年先后收購了云峰水泥和國產實業,使海螺水泥在湖南的熟料份額進一步上升。

在湖南,海螺首先選擇的是婁底市,隨后又先后布局常德市、岳陽市、永州市、邵陽市和益陽市。

海螺水泥湖南省熟料產能發展圖
海螺水泥于2004年成立英德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2006年一次性投產4條5000噸熟料線,水泥行業實屬罕見,目的是快速占領珠三角。
截至2014年末,海螺水泥在廣東省的熟料產能達到1069.5萬噸,全部為新建熟料產能,占海螺水泥熟料產能的6.06%,占該省熟料產能的11.52%。

海螺水泥在廣東的落腳地是英德市,隨后,又先后布局清遠市和陽春市。

海螺水泥廣東省熟料產能發展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