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之前,全國水泥形勢還是一片大好,自從5月下旬開始,全國大部分地區水泥價格開啟狂泄走勢,截止目前,多地價格累計跌幅達到或超過100元/噸,且降價區域皆為行業核心利潤區。
截止到目前,中部水泥大省河南地區的水泥主流價格在300-330元/噸,該價格已經快接近2015年的歷史低價。而前期漲勢較好的南方地區,同樣一直處于價格下行通道,似乎沒有止跌的任何跡象。
問題來了,水泥市場的行情為何急轉直下跌跌不休呢?具體影響因素有哪些,階段性還是長期?是否意味著水泥行業盈利拐點來臨,即將步入下行周期?
本輪水泥持續下跌大概有以下幾種原因:
第一:宏觀環境趨弱
雖然年初曝光了一大批基建項目開工的信息,但是截止目前許多地區的基建項目開工和施工進度大大低于預期,已開工項目的進度也有明顯放慢的節奏,因此對水泥需求的拉動就顯得十分疲弱。放眼全國,甚至部分地區的重點工程至今還未正式動工,主要原因是資金短缺,預期的資金遲遲不能到位。
此外,房地產調控的政策加碼,中央與各地方樓市調控政策頻發,從政策監管、土地調控再到金融監管等,房地產企業經營愈加困難,部分房企被動放慢新開工,從而對水泥需求產生一定影響。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房地產新開工面積為2億平方米,同比下滑6%,較2019年5月回落將近4個百分點。
第二:淡季行情影響較大
按照傳統行情走勢來說,進入6月份才是淡季行情,農忙、雨季、高溫天氣等對施工條件的影響會使需求下降。但是今年的雨水明顯提前了許多,而且雨水量比往年要多,據中部地區水利數據監測,近期黃河中游段很可能還會爆發大洪水趨勢。部分地區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天氣頻現,再疊加悶熱的高溫天氣,使得施工條件不夠,水泥需求進一步受到影響。
第三:是外在因素疊加影響。
年后鋼材價格暴漲,令下游施工單位成本激增,為降低損失,部分工程項目主動放慢施工進度,間接影響水泥需求,體現時點為端午節過后,下游需求持續表現疲軟。緊接著,為迎接建黨百年活動,地方政府針對工程項目施工,礦山開采、骨料生產等進行安全督查,在此過程中,對水泥需求產生階段性抑制。
第四:是行業內部跨區競爭。
淡季期間水泥價格加速下滑,與水泥跨區域銷售有直接關系,無論是相鄰還是遠距離,企業間相互沖擊、亂成一團,均為搶量。水泥行業自律從開始萌芽、初步形成、曲折發展、繼續發展、再到逐步走向成熟,已經歷了十年時間。直到目前,很多地區依舊是在競爭與競合之間不斷切換,可以理解,行業自律本就是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因此,欲達到更高境界的競合,任重道遠。
總之,淡季市場需求太差,令水泥企業措手不及,量為先價為后。就目前的形勢來看,部分業內人士推測,水泥行業盈利拐點來臨,將步入下行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