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號文出臺后,新建線被嚴格受到控制,接下來企業間的兼并重組肯定會多起來。”12月15日,中國水泥工業協會秘書長孔祥忠對記者如是表示。
如一枚重磅炸彈炸進水泥行業的38號文乃是2009年9月底國務院批轉發改委等部門的《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
文件指出:“2008年水泥產能18.7億噸”,“當年水泥產量14億噸。目前在建水泥生產線418條,產能6.2億噸,另外還有已核準尚未開工的生產線147條,產能2.1億噸。這些產能全部建成后,水泥產能將達到27億噸,市場需求僅為16億噸,產能將嚴重過剩”。統計數字讓人不禁為水泥企業的擴張捏一把冷汗。
不過,水泥業內人士也有不同意見。原國家建材局局長王燕謀就認為,從全局和長遠情況看,水泥新型干法產能并不過剩。“中國正處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水泥消費量逐年增加。2008年水泥消費量13億多噸,2000年到2008年平均每年增長11.2%,2009年上半年增長了14.9%。如果今后每年增長8%,到2015年水泥需求量將增加到20億噸,相當于27億噸產能。”而且,淘汰掉落后產能。“扣除在建生產線產能,水泥新型干法生產仍有較大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