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泥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拉動下,伴隨自身工藝、設備的不斷提高,建設方案的不斷優化,技術進步和經濟效能的有效統一,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尤其是2009年,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新增水泥產量2.5億噸,全國水泥產量達到16.5億噸,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的產量占70%以上,書寫了中國水泥工業史上最輝煌的篇章。
水泥工業取得的好成績與水泥業者的拼搏奮斗是分不開的,更與水泥工業環保技術和裝備的技術進步分不開。伴隨著水泥工業的發展,中國水泥工業環保技術和裝備經過自身的努力,實現了3個方面的轉折。
一是環境綜合治理從滿足立窯生產線為主轉向以滿足新型干法生產線為主。上世紀,水泥立窯產量超過水泥總產量的70%,經過20多年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大多數立窯企業的環境綜合治理逐步得到改善。但是,由于立窯企業規模小、能耗高,逐漸隨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而萎縮。立窯企業的環境治理單機設備小、噸水泥環保設備投資高、運行費用高,導致一些企業的環保設備一直沒能有效地穩定運行。同時,立窯企業的環境治理只注重治理粉塵,忽視了硫化物和氮化物等對環境的危害。新型干法水泥的發展促進了水泥環保設備的技術發展,水泥環保裝備的大型化、運行的穩定性和運行費用的降低均得到了長足發展。
二是轉變了將環保設備視作輔助設備的觀念,環保設備取得了與主機設備一樣重要的地位。水泥工業大氣污染排放標準經歷了《GB4915-1986》、《GB4915-1995》、《GB4915-2004》3個階段,污染排放限值不斷降低,從而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促進了污染物防治技術進步與設備質量的不斷提高,滿足了大家對環境保護越來越高的要求。環保觀念的轉變使水泥從業者不僅重視環保的經濟價值,更加注重其社會價值,把環保設備的使用提高到創造價值的觀念上來。
三是從技術引進為主轉向自主開發并出口國外。國內的電、袋除塵器經歷了引進和消化的過程,在應用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裝備。除塵器的主要配套件基本實現了國產化,增強了國際競爭力。在配合水泥技術的出口過程中,以性價比的優越性逐漸占領了部分國際市場。
但是,從技術的基礎研究和裝備的加工質量方面來說,我國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國水泥環保還落后于中國水泥行業的技術創新和發展,尤其是在實現節能減排、配合水泥工業資源再利用、實現綠色水泥制造的關鍵任務面前存在著滯后的現象。由于存在著大量小企業的惡性競爭,眾多環保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使環保技術含量及設備質量受到影響,使設備運行不能真正滿足企業生產的需要,反而增加了水泥企業的運行成本。
作為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作為年水泥產量多年來持續保持世界第一的水泥生產大國,在水泥環保的發展方面,首先要承擔起自身的責任,以造福于全人類,同時也要為促進中國水泥工業的發展,促進綠色水泥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為此,我國水泥工業必須實現3個方面的突破與跨越。
一要不斷實現技術創新和提升裝備水平。水泥行業環保的目標應該從單純滿足污染達標排放轉向適應水泥工業發展的新技術發展方面。要解決水泥行業全方位的節能減排帶來的環保新問題:如何適應大范圍余熱發電技術使用所造成的窯頭窯尾煙氣工況變化,提高除塵設備的運行質量;推廣各種可燃工業廢料和生活廢氣物替代化石燃料生產水泥熟料時所產生的廢液和重金屬污染的處理;配合水泥工業應用二氧化碳捕集技術(CCS)后,對除塵工藝和設備的要求等。
二要不斷降低運行成本,提高產品、技術和裝備質量。水泥廠環保設備不僅要滿足環保排放濃度,還要做到低阻高效,實現長期穩定的運轉,為系統的正常運行提供有力的保障。尤其是降低除塵系統運行費用,提高配件的使用質量,需要環保從業者的不斷努力。在關鍵技術,如電源、脈沖閥、濾料方面有所突破,同時也需要使用者提高維護技能。這些對除塵技術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同時,由于水泥生產線規模越來越大,除塵裝備也越來越大型化,用戶選擇環保設備的時候,不能過分關注裝備的價格,更要注重裝備的使用質量,以達到實現穩定高效和節能減排的目的。
三要將政策法規、技術、管理融入環保技術和裝備的開發、生產和使用中,促進水泥工業安全有效地生產。水泥生產技術的不斷提升,并不代表裝備應用水平的提高,水泥生產工藝不斷出現新的變化,在應用和維護方面需要更多的積累,需要在管理上進行創新和發展。
水泥工業今后的發展方向是節能減排、混合水泥、協同焚燒可燃物質、二氧化碳捕集儲存、生物質燃料聯產,實現綠色低碳經濟。如何在保證環保達標排放的前提下,適應新技術的發展,提高除塵工藝和設備運行的穩定性,是中國環保工作者面對的重要課題,需要我們環保工業的參與者,在科研、設計、制造、使用和維護等方面承擔更多的歷史使命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