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 收入90億元,同比增長22%;營業利潤17億元,同比增長35%。這是記者在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2009年度業績報告中看到的有關中國聯合水泥集團有限公司的一組數據。作為中國水泥行業領軍企業之一,同時也是中國建材水泥業務板塊的重要企業之一,中國聯合水泥2009年通過加快聯合重組和深入管理整合,使區域市場控制力繼續增加,整合效果不斷顯現,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中國聯合水泥作為中國建材旗下成立最早的水泥企業,在1999年成立之初僅有1家年產能130萬噸的水泥廠,并且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產能規模的增長速度十分緩慢。2005年中國建材成立后,明確了聯合重組的成長路線。在董事長宋志平存量優化、聯合重組的思路指引下,中國建材堅持資本運營和聯合重組,在既定的戰略區域迅速實施低成本擴張,短短幾年,用中國聯合水泥、南方水泥、北方水泥3個區域性大水泥集團的快速發展奠定了自己的行業領軍者地位,令整個水泥行業矚目。中國建材及其管理團隊在此過程中展示的極強的包容文化使重組后的整合極為順暢,也使聯合重組的放大效應快速凸顯。
中國聯合水泥就是一個在聯合重組進程中“加”出來的大型水泥企業。從重組控股魯南水泥廠到全資重組南陽航天水泥廠,從重組控股淮海水泥廠到接手徐州海螺……中國聯合水泥管理整合的軌跡表現出由“單一企業技術整合”到“公司業務協同”再到“建立‘三五’管理模式”的上升過程。中國聯合水泥解出了一道1+1>2的不尋常的“加”法題。
聯合重組提升市場競爭力
幾年前,中國建材在香港上市之初,對中國聯合水泥的市場定位主要是包括江蘇北部、山東南部等地的淮海經濟區。2006年重組徐州海螺,使中國聯合水泥一舉全面占領這個區域市場。隨后幾年,在中國建材聯合重組+資本運營兩輪驅動戰略推動下,中國聯合水泥以淮海經濟區為核心市場,在山東、河南、江蘇、安徽等區域加速整合,陸續重組30余家企業。之后,又將觸角延伸至四川、內蒙古等區域,先后在四川組建北川中聯和安縣中聯等企業,在內蒙古重組烏蘭水泥等企業。
對四川市場,中國聯合水泥最早是沒有計劃的。但在汶川大地震以后,中央企業按政府要求帶頭支援四川建設;另外,災后重建對建材產品需求很大,市場空間可觀。基于控盤區域市場的理念,中國聯合水泥在中國建材的統一部署下選擇了四川的綿陽、德陽地區。
“這個區域的水泥市場還處在良性發展階段。在綿陽,中國聯合水泥有2條日產50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在周邊和其他已經投產的一些公司也在談合作,我們希望在綿陽和德陽未來能夠形成核心利潤區,區域里其他水泥企業如果也愿意和中國聯合水泥協同,或者是重組合作,我們也非常歡迎。”在位于北京中國建材大廈16層的辦公室里,中國建材副總裁、中國聯合水泥董事長崔星太如是說。
截至2009年年底,中國聯合水泥的產能規模已由上市之初的1100萬噸增至5200萬噸,其在區域市場的控制力已舉足輕重。
現在中國聯合水泥在山東、河南、江蘇、內蒙古等戰略目標區域的重組成果還在繼續擴大。崔星太說:“我們與這些戰略區域范圍的一些企業已達成合作意向,爭取產能規模在2009年基礎上實現新的突破,使中國建材大水泥戰略得到快速推進,使公司的市場控制力得到更大的提升。因為現在還是水泥行業整合的良機,現在加速聯合重組可以做大市場份額,可以積累經驗,可以贏得未來的市場空間和話語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