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 記者29日獲悉,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近日主持召開部長辦公會,研究進一步加強房地產用地管理和調控。會議強調,要狠抓落實,進一步堅定整個國土資源系統主動參與房地產用地調控的決心。市場人士認為,此次會議發出的聲音,可看作是針對目前樓市膠著僵局,有關部門作出的首個官方表態,即中央政府的房地產調控并不會放松。這將有助于市場各方明確樓市政策預期。
在此次會議上,徐紹史表示,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按照調控要求加大房地產用地供應,有力有序推進房地產用地管理和調控各項工作。據統計,1-5月全國(不含新疆、西藏、生產建設兵團)住宅用地供應同比增加59%。
會議強調,房地產用地管理調控是國土資源部門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一項重要任務。接下來要狠抓落實,進一步堅定整個國土資源系統主動參與房地產用地調控的決心;及時調整完善以保障性住房用地為主的房地產用地供應計劃,狠抓落實;加快推進房地產用地專項整治,確保取得較好的社會效果;部署開展堅持和完善招拍掛試點,加快建立房地產開發企業用地誠信制度;主動溝通協調,做好房地產用地開發利用監管。
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4月“新國10條”出臺已經兩個多月,樓市成交量低迷,觀望情緒愈來愈濃,如何打破膠著僵局正在考驗中央政府的智慧。而國土部此次會議,是政府相關部門發出的首個表態,對于明確政策預期或起到撥云見日的作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贠小蘇也表示,要“進一步落實房地產調控政策”。贠小蘇在房地產用地管理和調控暨2009年度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工作情況分片座談匯報會上強調,土地參與樓市調控政策將不會改變。他表示,要確保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中小套型商品房三類用地量占住房供地計劃總量的70%以上;全面推進房地產用地專項整治工作,加大閑置地清理和處置力度;加強對土地供應和批后開發利用的全程監管;主動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建立房地產用地調控和監管的共同責任機制等。
樓市調控上海細則遲遲不出 房產稅征收成懸念
自新“國十條”出臺以來,北京、深圳等地相繼出臺地方調控房地產細則,研究開征房產稅原本是上海市即將出臺的地方房地產調控細則的亮點之一。但上海始終沒有出臺細則,而且上海房產稅一拖再拖,如今已成本輪房地產調控的最大懸念。這把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卻始終沒有被亮出來。
除了上海,重慶市也向中央提交了房產稅征收草案。房產稅出臺傳聞已持續近3個月,要不要征?什么時候征?怎么征?房產稅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成了媒體與市場關注的焦點。而作為此次房產保有稅的主要牽頭人,上海住房保障局卻一直保持著沉默。
房產稅并非一個新的稅種,有關房產稅的改革也由來已久。然而,隨著房價高漲,被市場視為房價調控“撒手锏”的房產稅改革又立于風口浪尖。5月31日出臺的《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中,明確將“逐步推進房產稅改革”列入今年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重點內容之一,外界將此解讀為:實施房產稅是一個大勢所趨。
但房地產稅實施需要突破一些障礙。由于房地產交易不夠頻繁,如果房地產稅成為對未實現的價值征稅,會造成房地產的價值與其擁有者的收入之間有很大差異。假如10年前60萬元購買的房屋,現在市場價格是300萬元,盡管房屋(包括土地)的價值漲了240萬元,但這是沒有實現的價值,業主認為這個還沒有實現的價值去付稅,難以接受。
如果以市場價值的評估,需要評估部門不斷地更新有關房地產的數據。同時房地產稅制改革和發展需要大批的專業人員,包括法律(產權)、政策、經濟和金融、評估、地理信息系統等方面技術支持,這些在短時間完成有一定困難。于是,也有一種觀點認為,以契證上的購房金額為基數進行征收。
在“新國十條”中,房產稅被認為是繼差別化房貸和加大保障房建設之后,政府打擊投機性購房需求的又一記重拳,不過重拳未出之前,市場已經起了變化,樓市拐點初現。甚至有觀點認為,不出房產稅,樓市調控的目的已經達到。
業內人士認為,房產稅之所以遲遲未能推出,表明政府在房地產調控上的兩難心態:既要抑制京滬廣深等地房價快速上漲,又不能過度打壓這一支柱產業,以免殃及經濟全局。
而就在上周,中國房地產行業協會建議,將征收房產稅列入“十二五”規劃的議事日程中。據悉,由中國房協牽頭起草了一份有關開征房產保有環節稅等問題的建議稿,該建議稿已上報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并抄送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委,正在等待各方的意見反饋。
由此可見,無論短期還是長期,房產稅都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