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 “晴天戴口罩,落腳滿鞋灰”,去過小水泥廠的人基本上都經歷過這樣的體驗。如今這種情形在山西許多地方已經或者即將成為過去。就連最近自駕車去世界遺產平遙古城消夏的幾位私家車司機們都欣喜地發現:往年路邊冒煙的那幾個小水泥廠不見了。
7月21日,記者從山西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了解到,根據國務院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工業和信息化部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下達了2010年水泥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目標任務:9155萬噸。其中,山西今年淘汰落后水泥產能的目標是:670萬噸。而截止到今年6月底,山西省已經有202萬噸的落后水泥產能被置換或淘汰。
山西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洪發科說,減量置換是淘汰落后產能的重要手段。所謂“落后產能”就是指能耗過高、污染嚴重的生產能力。對山西來講,淘汰落后產能不僅有助于實現節能降耗目標,也有利于經濟結構調整。
據悉,上大壓小、產能置換、扶優汰劣是山西省水泥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一個重要手段。就在今年,山西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通過了晉匯南白水泥公司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技改項目核準的批復,但前提是淘汰忻州市南白水泥廠、定襄縣官莊水泥廠等14戶企業85萬噸落后產能。
淘汰落后產能為新上轉產轉型項目提供了市場容量和發展空間,促進了山西省水泥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水平的整體提升。記者從該省經信委綜合處了解到,該省水泥行業新型干法水泥比例已由“十五”末期的20%提高到2009年底的58%。例如大同冀東水泥公司新建的兩條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水泥耗水由原來的1.17噸下降到現在的0.29噸,降低80%多,耗煤由原來的每噸230公斤下降到現在的110公斤,降低了50%多。同時,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66萬噸;利用高溫廢氣還實現了余熱發電,節約電費6500多萬元。
作為能源生產和消耗大省,山西從2007年起共安排淘汰落后產能補償及獎勵資金24.37億元,關停淘汰水泥落后工藝生產設備約310臺套。為加快淘汰進度,山西省規定:從2009年9月30日起,新建水泥項目或擴建水泥項目,必須實行等量或超量置換;凡列入山西省水泥淘汰落后產能三年計劃內的落后產能,均可按5元/噸水泥的標準有償置換給新建水泥項目或擴建水泥項目,有窯企業將熟料產能按1.4系數折算成水泥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