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 整體觀察,雖然國家“建材下鄉”政策的具體細則還沒出臺,但記者日前調研發現,社會各界普遍認為建材下鄉將會對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和改善農民生活起到積極作用。不少基層同志建議,希望能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確定下鄉品種,在補貼方式上采取更加方便易行的實物補貼,同時在制定建材下鄉產品價格時允許企業根據生產成本微調售價,以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性。
農民盼因地制宜確定下鄉品種
記者調研發現,由于各地城鄉建設規劃不同,農房建設需求層次各異,農民對建材需求存在明顯差異。在已開展水泥下鄉試點的山東省費縣方城鎮同利村,黨支部書記劉仁遠指著村里正連片建設的帶閣樓二層農房向記者介紹,村民建房曾先后經歷了土坯房、大瓦房、大平房三個階段。現在這種頂層鋪設紅瓦,帶二層閣樓的農房寬敞、保暖性好,最受村民歡迎。這種房屋的特點是構造模式統一,水泥需求量大,農民盼政府繼續實施水泥下鄉,規范水泥市場。
而在山東省沂南縣界湖鎮,多數農民對水泥下鄉不感興趣,而是期盼政府實施鋼筋下鄉。據了解,這個鎮為增加農田供給量,正鼓勵農民集資建樓。村民馬金鳳說,和水泥相比,鋼筋對房屋質量的影響更大。農民不能像城里人那樣有那么多商品房可供挑選,而且村里建造樓房的經驗不足,農村鋼材市場不規范。她建議政府實施鋼筋下鄉,通過招標幫農民挑選到質量好、價格實惠的建筑鋼筋。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李鐵崗認為,建材下鄉確定品種目錄需慎重。這一方面因為政府每確定一項建材下鄉品種,都將極大影響這種建材產品在農村乃至全國建材市場的走勢;另一方面也因為政府每增加一項建材下鄉品種,監管部門都將為規范這種產品下鄉付出不小的行政成本。李鐵崗建議建材下鄉可像家電下鄉那樣,先確定少數品種在一些省市試點,然后逐漸擴大下鄉品種和范圍。
記者采訪了解到,大多數農民希望新型建材下鄉多給地方一些自主權,因地制宜確定下鄉品種。干過多年工程建筑的沂南縣界湖鎮城東社區黨支部書記高發展說:“建材下鄉可仿照家電下鄉的‘9+1’模式,在國家制定基礎下鄉品種的基礎上,允許地方報經中央批準制定適用于本地范圍的下鄉品種。這樣同時還有利于建材下鄉和當地農村社區化規劃相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