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Φ4.2m×65m回轉窯,設計產量1000t/d。2000年后,經過幾次技改,現生產能力達到1 500t/d,2007年1~9月,窯尾CO濃度超標,窯上出現跑煤,嚴重時導致電除塵器跳閘,預熱器結皮頻繁,清堵周期越來越短。后經多方努力問題得以解決。
1 生產現象
1)窯尾CO濃度居高不下2007年1~5月窯尾CO濃度波動情況見表1。
表1 窯尾CO濃度波動情況(%)
2007-09 2007-10 2007-11 2007-12 0.27 0.24 0.22 0.20
由表1看,窯尾CO濃度從2007年1月開始逐步升高,由正常情況下的0.20%左右逐步升高至0.60%~0.80%左右,至9月3日,嚴重時超過1.0%。
2)預熱器結皮嚴重,系統阻力大
預熱器堵塞或系統阻力過大時,生產無法維持而被迫停窯清堵,清理過后投料量可以達到105t/h,對應系統壓力為7000Pa,隨著生產時間的推移系統阻力逐步增大,最終即使投料75t/h系統壓力仍可高達8100Pa,不得已再次停窯清理。從1月中旬出現跑煤到6月初中修期間,清理周期在45d左右,且結皮主要集中在C4出口處。
3)預熱器系統溫度低,生料預燒不好
以C3為例,其溫度基本維持在(710±10)℃,比正常約低15℃。高溫風機進口閥門全部打開,窯內仍感覺通風不足,黑影位置過近,檢查發現煙室風速明顯偏低,C3撒料板附近有塌料現象,C4平臺頻繁積料、塌料。
4)燒成帶短,窯長期處于逼火煅燒狀態
①窯前有逼火現象,火焰卷曲無力,黑影位置近,喂煤量偏多。從筒體溫度變化情況判斷,燒成帶長約12m,比正常縮短4m左右。②從巖相看,A礦晶體尺寸多為20~30μm,均齊性差,經常有10μm以下細晶出現,邊棱基本平直,表面光潔,可見長柱狀、短柱狀晶體。熟料立升重高出正常約20g/L。此晶體微觀結構具有急火煅燒晶體結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