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762家水泥企業,1.07億噸落后產能”。在這次工信部淘汰落后的黑名單上,水泥行業又一次成為焦點。近年來,水泥行業已經累計淘汰了數億噸落后產能,新型干法工藝的勢力日益強大。
??? 然而,時至今日,全國統計在冊的水泥行業落后產能仍然有5億噸之多。在資源消耗、能耗、排放等各項指標上占據絕對優勢的新型干法水泥工藝,緣何近10年不能將落后產能趕出市場?對于水泥行業產業升級、結構調整的中心任務而言,全行業一刀切“對付”產能過剩的政策是否合理?各地邊淘汰落后邊抑制新型干法工藝的做法是否值得商榷?
??? 有專家指出,一定程度的過剩是市場經濟的常態。對于水泥行業而言,結構調整才是重中之重。同時,抑制產能過剩不能抑制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更不應"一刀切"地限制所有新建項目,而應通過提高行業準入門檻、配套政策調控和局部限制等手段,科學地促進產業升級。
??? 水泥產能局部過剩怎么解決
市場對新型干法工藝的需求有較大空間,但應注意產能局部過剩問題。
無論是國家相關部門還是產業界內部,對淘汰落后的態度異常堅定。根據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38號文)規定,從2009年開始的3年內,水泥行業必須徹底淘汰落后產能。那么,從2012年開始,供給水泥市場需求的企業應該全部采取新型干法工藝。
而根據水泥協會高級顧問高長明的估算,市場對新型干法的需求具有較大的空間。行業統計顯示,2000~2008年間,我國水泥消費量年均增長率為11.2%;2009年,增幅更是達到了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