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當前,各地展開了節能減排“沖刺行動”,采取強制措施,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和企業紛紛轉、停、關,但在一些地方節能減排存在不良傾向,值得關注和深思。
弄虛作假。避風頭,做表面文章,將落后產能暫時掩蔽起來,等“風頭”一過,高耗能企業又偷偷“復出”。有些地方為了維護GDP的持續增長,對淘汰落后產能陽奉陰違,變相保護。甚至把幾年前就已經關停的高耗能企業也列入今年的淘汰名單充數,弄虛作假,欺上瞞下。
時緊時松。少數地方處于觀望狀態,時緊時松,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些耗能企業邊停工邊開工,還沒有徹底關停。為了對付過“指標”關,一些地方政府存有僥幸思想,檢查完畢,風頭過后,落后產能、污染大戶往往又死灰復燃,繼續為虐。“能”沒節,“排”沒減,“型”也沒轉,與中央的初衷背道而馳。
傷及無辜。國家這次開展節能減排行動,重點是對高能耗、高污染行業進行整治。但個別地方沒有領會中央精神,搞一刀切,對一些其他行業也進行了限電拉閘,影響了其生產經營,引發企業不滿。“節能減排”是個筐,個別地區甚至限制居民生活用電,對并沒有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及生產設備“一刀切”地限電、停產,就凸顯了突擊措施的不可持續性。據報載,北方一個小縣為應付節能減排,夜晚關閉路燈。路燈照明,是市民安全出行的必要條件之一,但現在當地政府將關閉路燈也作為節能減排的措施,這是很不切合實際的。
暗渡陳倉。絕大多數地方節能減排力度大,做到了耗能企業徹底關停轉,但有些高耗能企業暗渡陳倉,轉移到欠發達地區,繼續投資生產。個別欠發達地區打著地方利益的“小算盤”,為了地方的“錢袋子”,不顧節能減排的全盤大局,降低投資門檻,創造優惠條件,變通項目性質,千方百計將發達地區被關停轉的高耗能企業吸引到當地投資。這些地方的領導患上了只顧眼前利益的“短視癥”,沒有科學發展的長遠眼光,嚴重拖了國家節能減排的后腿。
節能減排,勢在必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全國節能減排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節能減排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突破口,要大力淘汰電力、鋼鐵、化工、煤炭、造紙等行業的落后產能,推進節能減排科技進步。我國一些行業像鋼鐵、水泥等長期存在產能過剩、重復建設、惡性競爭等問題,落后產能仍占很大的比例。我國已經明確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提出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這是中國政府向世界的鄭重承諾,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十二五”期間國家的節能減排指標會更加嚴格,任務會更加繁重,這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完成“十一五”規劃節能減排任務重、時間緊、壓力大。節能減排是一項戰略性工作,需要把中央精神貫徹落實到日常工作中,力求實效,來不得半點虛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