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近日,玉山縣迎來了第25屆“三山”藝術節,這是玉山縣與相毗鄰的浙江省江山市和常山縣共同舉辦的。25年來,藝術節從單純的文化藝術交流演變為政治、經濟的復合交流。如今,三縣市形成了聯防聯調機制,村與村之間有了“護田公約”和“護林公約”,鄉鎮之間商貿往來頻繁,縣域經濟形成了互補的發展模式。
邊界文化引領邊界和諧
玉山縣與江山市、常山縣相毗鄰,邊界長達167.8公里,村落相錯,山水相依,毗鄰地區的跨界糾紛一度相當突出。1986年,“三山”藝術節前身“三山之夏”音樂節開始了三地的文化交融之旅。25年來,藝術節晚會或在廣場,或在工廠,或在校園舉行,甚至還進入農村,當地百姓為能獲得一張晚會入場券而自豪。
文化交融帶動了三地群眾的交往,也促進了行政機構的交流。1988年,三縣市司法局抓住文化藝術交融的契機,成立了“三山”人民調解協調委員會,迅速形成縣、鄉鎮、村三級聯防聯調機制,讓矛盾糾紛控制在萌芽狀態。據統計,20多年來,三縣市毗鄰地區共發生跨界糾紛702件,“三山”人民調解協調委員會調解成功了699件,制止了群體性糾紛械斗27起,群眾糾紛由原來每年130多件減少到現在的10多件,該縣的夏立群和李有恩先后被評為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
文化交流帶動民間交流
三縣市25年的藝術交流,帶動了25年的政治交流,更帶動了25年百姓民間交流。
玉山縣下鎮鎮新村與江山市新塘邊鎮道塘村經常發生用水糾紛,以前因糾紛年年打斗,結下恩怨。1995年,由兩村村支部書記共同協商,制訂了《護田公約》,決定新村的人民水庫供水給道塘村插花田,道塘村的樟塢水庫同樣供水給新村插花田,并實行一把鋤頭統一放水、分水的灌溉原則,邊界關系從此走向穩定。據不完全統計,三縣市邊界地區共建排灌站8座,同修幸福渠20條,還一起修建了13條幸福路。
三縣市毗鄰地區山林交界是最多的,以前村民都帶著鳥銃強行護林,邊界糾紛年年不斷。1999年,玉山縣仙巖鎮吳家村與江山市新邊鎮恩深村共同推出《護林公約》,兩村每年輪流指定專人護林,定期組織人員上山察看,定期召開山林聯防會議。此舉一經歸納總結,在三縣市毗鄰地區全面推行,沿用至今。
邊界群眾要達到真正的和睦相處,商貿往來必不可少。在玉山縣巖瑞鎮和下鎮鎮,每兩天一次趕集,每個星期一次趕圩,已經成為三縣市邊界農民的節日,江山市百姓帶著白鵝、電動玩具和手提包銷售給玉山百姓,而玉山的仔豬和火腿則銷售給江山和常山人。商貿自由往來,讓兩省三縣群眾獲益不少。
經濟互補顯露邊界優勢
25年的交流,玉山人覺察到了三縣市經濟存在一定的互補性。江山市是全國百強縣,建材、機電和消防器材等產業基地聞名全國,而玉山則有豐富礦產資源和充足的勞動力資源。玉山人在交流中轉變觀念,重新定位,從文化交流走向經濟合作。
1989年,玉山縣下鎮鎮生姜村村民在農閑時,開始到江山消防器材廠跑業務、搞維修。1996年,生姜村村民已將消防器材廠辦到了昆明、貴陽、重慶等地,形成集生產、銷售、維修一條龍的消防器材產業。2010年,消防器材產業帶動該鎮2000人就業,全鎮消防器材維修銷售年營業收入突破1億元。
玉山縣石灰石、羅紋石、花崗石等資源豐富,該縣先后關閉了多條產能低、工藝落后的立窯水泥生產線,引進江山市虎山集團重組玉山水泥產業,形成5條年產100萬噸水泥的生產線。同時,江山市人黃煒看準水泥下游產業,從石灰石中提取輕鈣和活鈣,建成了一條年產量4萬噸的輕鈣生產線,成為全省最大的輕鈣生產企業。
玉山是華東地區重要的軸承生產基地,其中軸承產量已占全省的95%,產品規格占世界軸承十大類的一半。如今玉山軸承也帶動了江山市、常山縣軸承產業發展,其中常山縣現有軸承生產企業80余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