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黃獅澇金礦對該礦的采礦系統和選廠進行技術改造,建設尾礦處理及硫精礦脫硫生產裝置。該項目首先對尾礦及井采含金硫鐵礦浮選后得到的硫精礦進行硫制酸,隨后進行燒渣并采用全泥氰化炭浸提金工藝,獲得成品金和鐵精礦,而浮選后的尾礦渣則直接提供給水泥生產企業作為輔料。礦山負責人高興地說:“項目全部達產后,不僅可新增利稅9000萬元,而且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及廢棄物的再資源化。”
作為全國首批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礦產主導型)創建活動試點縣,近年來,銅陵縣將創建活動與日常國土資源監管工作相結合、與淘汰落后產能和節能減排工作相結合、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產業相結合,以促進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實現了資源效益最大化。
工作中,銅陵縣一是抓源頭關,推進礦業結構布局調整。嚴格執行國家和安徽省制定的相關準入條件,對不合規定的礦山企業依法關停,并停止引進不符合礦產資源開采規模和利用水平的礦山企業。
近年來,銅陵縣共整合關閉、小型礦山企業57家,礦山數從2005年的147個減少到目前的90個。同時,加快新一輪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嚴格執行礦產資源規劃,明確劃定禁止開采區、限制開采區、可開采區等開采規劃區域。二是抓綜合利用,提高礦山企業資源利用水平。鼓勵扶持骨干礦山企業推進技術改造,并對規模礦山的開采回采率、采礦貧化率和選礦回收率考核監管,從而提升“三率”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加大開發利用尾礦的投入,開展低品位金屬礦和低品位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的研究探索,提升礦山綜合利用產值占全部礦產品價格的比率。三是抓恢復治理,保護礦山地質生態環境。加大對礦山毀損土地復墾復綠力度,并鼓勵企業實行邊開采邊治理,增加植被覆蓋率,努力減少開采對環境的破壞,降低發生次生地質災害的風險。此外,銅陵縣加大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征繳力度,將是否按規定繳納保證金作為礦山年檢的一票否決性指標。去年,銅陵縣年檢合格的81家礦山企業共繳納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2838.53萬元,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征收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