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中國水泥產能階段性過剩已經凸顯。走到十字路口的水泥業將邁向何方?12月3日,包括中國水泥協會、四川省水泥協會、西部水泥網、利森、拉法基等國內水泥業界“大佬”匯聚成都,共同探討產能過剩下的水泥業發展課題。記者從論壇上了解到,整合重組將成為水泥業未來發展趨勢。
國家統計局統計專家人才庫專家羅學文提供的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水泥市場需求13.88億噸,而同期生產能力已達20.75億噸,產能過剩6.87億噸。2009年,過剩的水泥產能達7.28億噸,今年的過剩問題依舊嚴峻。
產能過剩的問題在四川表現也很突出。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災后重建催生的巨大需求使國內水泥巨頭紛紛入川建水泥廠。據統計,震后不到三個月,省外入川投資的項目多達72個,年產能超過1億噸。此外,攀鋼水泥、峨勝水泥等本土企業也進行了產能擴張。2007年我省水泥產量6376萬噸,居全國第七位,今年已經躍居為全國第三位。
今年春節過后,包括四川在內的多個省份水泥價格紛紛跳水,部分地區跌破成本價,許多中小型水泥廠被迫停產,水泥行業進入微利時代。與此同時,華新、中建材等一些大型水泥企業也開始了并購動作。
11月30日,工信部發布《水泥行業準入條件》,對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年產能超過人均900公斤的省份,原則上停止核準新建擴大產能生產線項目,鼓勵現有水泥企業兼并重組,支持不以新增產能為目的技術改造項目。“這為跨地區兼并重組進一步解禁,未來5至10年,央企背景、上市公司、區域龍頭企業依次是今后并購重組的主角。”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曾學敏認為。
業內人士表示,水泥行業的兼并重組時代已經開始,特大型水泥集團必將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