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一邊是產能過剩,嚴厲打擊水泥過剩產能;一邊卻因貨源緊張,水泥價格飆升。產能過剩之下為何突現“水泥荒”,是供需逆轉、成本推動還是有人在鼓吹提價?新華社記者近日分赴多地展開調研。
“價高貨緊”籠罩市場
最近,在山東省濰坊市一家建筑公司工作的馮志偉一直在為尋找水泥貨源發愁。
“一個月前,我們以每噸270元的價格和一家大型水泥企業簽了供應合同,并支付了十幾萬元定金,但到了交割的時候,對方卻要求我們按照每噸近400元價格購買,不然就拒絕供貨。”馮志偉說,“我們了解到,周邊500公里范圍內的水泥出廠價較年初普遍翻了一番。”
除了價格攀高,緊張的供貨行情也在困擾著下游企業。在山東臨沂地區做水泥生意的經銷商李會慶介紹說:“由于今年以來陸續關停了不少水泥企業,現在客戶需要水泥必須到為數不多的幾家水泥廠排隊購買,一般要等三四天才能買上,單次購買量也要受到限制。”山東是全國水泥大省,曾連續16年水泥產量位居全國第一。“突然出現水泥荒,令人意外。”馮志偉等人說。
水泥“價高貨緊”的現象目前已在全國各地普遍存在。據中國水泥協會和數字水泥網數據顯示,11月最后一周全國水泥均價環比大漲4.12%,突破400元/噸,創下歷史新高。其中,華東地區漲幅居前。一周內,上海水泥價格每噸漲了100多元,站上每噸500多元的高位。
此番水泥價格上漲始于七八月份需求淡季,當時由于成本推動、限制產能等原因,華東、華南、華北地區水泥價格開始出現小幅跳漲,漲勢一直持續到第三季度末。有關部門曾預計,隨著北方建筑施工逐步進入淡季,第四季度全國水泥價格將面臨下行壓力。然而事實并非如此,10月份,全國重點建材企業水泥平均出廠價環比上漲16元/噸,同比上漲47.8%。
作為經濟建設的重要基礎原材料,目前國內外極少有其他材料可以替代水泥使用。水泥價格上漲很快推高建筑等下游行業成本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