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如果市場環境和政策條件合適,湖北水泥市場70%以上的份額能集中到3-4家大的水泥企業,湖北水泥完全可以在全國做出樣板,大幅提升經濟貢獻量。
生產水泥不能都像農民種菜
2010年全省水泥總產量9005.5萬噸,居全國第8位。熟料總產量5532.71萬噸,居全國第10位。雖然湖北建材投資結構和投資重點有所改變(水泥投資占全省建材投資比例由2009年的32.6%,降至2010年的13.74%),但湖北水泥行業仍然面臨極大的挑戰。
產能擴張過快導致市場失衡。全省水泥年產能約1億噸,但市場容量僅約7500噸/年-8000萬噸/年。由于產能集中釋放,2010年僅鄂東南地區的產能過剩比例就達53%,在產量增長28.03%的同時,2010年前8個月全行業出現虧損,9-11月價格回升后,實現利潤11.08億元,但比往年下降18.23%。經濟發展模式轉型,可能會帶來水泥市場的一些變化,比如需求量。盡管國內固定資產投資額還在繼續不斷增長,但萬元固定資產的水泥消耗量下降得非常快,估計我國的水泥需求未來不會有太高的增長空間。
需求量上升、下降在國外是非常正常的事情。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法國從5600萬噸跌到4000萬噸左右,但價格并沒有下降,甚至還略有增長,關鍵是企業都明白控制供需關系的重要性。
行業集中度偏低,價格競爭仍是多數企業熱衷的手段。雖然全省擁有水泥工業企業超過140家,但大企業只有少數幾家。我曾經說過,“做水泥的不能都像農民種菜”。這句話雖是無心“傷人一片”,但目前,市場好了就一窩蜂生產,供大于求就降價出貨,利潤水平始終上不去。
70%的市場份額集中到3-4家大型水泥企業
與圣誕節商品打折搶購不同,水泥是一種剛性需求的產品,幾乎沒有價格彈性。萬元固定資產投資消耗1噸水泥,意味著1萬元工程項目投資中水泥成本僅約300元,比重約3%,這個比例是非常低的。雖然水泥該用的時候就得用,但是不用的時候降價也刺激不出來。農產品有國家托底收購,水泥生產多了,誰來收購?它又無法儲備。因此,對水泥企業來說,理性很重要,關鍵是價格要回歸理性。
偏離需求,非理性投資所導致的投資過熱,其結果必將是投資者得不到預期回報,地區經濟扭曲、行業穩定較快發展被干擾。
湖北水泥要做好可持續發展,需要政府與主管部門,綜合考慮水泥企業分布的區域規劃平衡,繼續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從根本上解決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尤其在產能過剩區域做好“減法”,避免形成產能過剩。
支持和鼓勵大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實施產業整合,購并中小水泥企業,以提升產業集中度,維護區域水泥企業正常的贏利能力,徹底改變整個水泥工業產值“低”、“散”、“亂”的現狀。同時加大對大型水泥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勵大企業通過增發股份、公司債券等多種形式籌集資金。去年10月13日,湖北省政府就如何“支持華新做大做強”召開了專題會議。如果市場環境和政策條件合適,湖北水泥市場70%以上的份額能集中到3-4家大的水泥企業的話,可以改善湖北水泥的產業地位和經濟貢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