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今年全國建設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1000萬套的任務指標已分解到各省份,中央財政資金也將在全國“兩會”前后陸續下撥,央行和銀監會正制定保障房中長期信貸計劃……來自住建部官員透露的信息頗為令人寬慰。
然而,建設保障房,錢從何來?這仍是個大問題。據住建部估算,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建設所需資金至少1.3萬億元。業內人士分析稱,將國家及地方政府各種資金來源考慮在內后,仍有近萬億元的資金缺口。這還未將征地拆遷補償考慮在內,另外,公共設施配套等費用超出計劃的部分,也需地方政府負擔,地方財政負擔相當大。
在如此巨大的融資壓力下,“中央口風也改了,原來說三年3600萬套必須完工,現在改為必須‘開工’了。”一位大行房貸部人士表示。按照各省市簽訂的《目標責任書》,10月31日前,這1000萬套保障房必須全部開工。
目前,惟見國家開發銀行(下稱國開行)開始有所行動。該行與住建部3月2日簽署合作協議,今年將新增1000億元貸款規模,支持各地完成此項硬性任務。可是,一位國開行人士并不以為然,認為保障房存在三無:無資金、無法規、無機構(保障房管理機構)。另據國開行四川分行人士介紹,該行與地方所簽合作備忘錄仍停留在“框架協議”層面,未有放款計劃。
3月4日,銀監會主席助理閻慶民在兩會期間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保障房投資應以財政資為主,銀行在落實了資本金,加強專付管理,給予適當補貼后,應給予支持。
多位受訪的商業銀行地方分支機構負責人均表示,地方政府都在軟硬兼施,號召商業銀行大力支持保障房建設,以彌補資金缺口,不過商業銀行出于風險和收益雙重考慮,顯得進退兩難。“現在保障房建設要么通過政府融資平臺承建,要么通過房地產公司進行開發,但兩類‘開發商’都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很多機構甚至連20%的最低資本金要求也難以達到。”一家大型商業銀行發達地區分行長向本刊記者道出了其看到的真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