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2010年,我國水泥產量已達18.8億噸,人均水泥擁有量已超過了1噸,達到和超過了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人均水泥消費量的最高水平。去年,水泥工業被我國列入產能過剩被調控的行業。
發展是硬道理。在這種情況下,水泥企業不可能就固守著水泥這一種業務而不去發展,必然要走轉型升級的路子去謀求新的更大的發展,以此來增強企業發展的后勁。那么,發展的方向在哪里?哪些項目更貼近水泥企業的實際?作為水泥企業,特別是大型水泥企業集團,發展首選的后續產業是什么呢?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近日走訪了近幾年對水泥行業如何轉型升級、增強發展后勁頗有研究的中國砂石協會副會長、中國金屬學耐磨材料學術委員會學術委員、中國磨損失效預防與分析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我國水泥耐磨領域國家級知名專家、鄭州鼎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盧洪波。
提及水泥企業今后如何轉型升級、增強發展后勁的話題,對水泥工業充滿熱愛和深深眷戀的盧洪波非常興奮。他以飽滿的熱情向記者暢談了他在這方面的研究與實踐。
對水泥工業十分了解和熟悉的盧洪波首先告訴記者,他關注水泥企業的轉型升級已經有幾年時間了,除進行了大量前瞻性研究外,還進行了生產實踐,并取得了成熟的經驗。
盧洪波說,水泥產能過剩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水泥企業必然要走轉型升級的路子,增強企業發展后勁,謀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凡是了解水泥行業情況的人,都會把目光瞄在砂石骨料上。水泥企業同砂石骨料有著天然的緊密關系,而且有著任何行業都不具備的獨特優勢。水泥企業發展砂石骨料,不但對企業由小變大、由大變強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延伸水泥企業的產業鏈,推進水泥、混凝土攪拌站、砂石骨料三大行業有機結合起來聯動發展,形成統一的產業,進而提高混凝土質量和節約原材料,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都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對面臨礦山資源即將枯竭的水泥企業,轉型更具有戰略意義。
隨著基礎建設投資和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全國骨料和人工砂石的需求也處于快速增長期。砂石行業是水泥行業的后序工業,過去水泥工業在建設和生產階段,往往只考慮生產水泥本身所需原材料破碎和粉磨工序的需要,而將后序使用水泥做成混凝土時加入一定比例的砂石的供應留給了其他企業來經營。現在,對擁有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的水泥企業,要進入砂石骨料生產完成產業鏈融合,擺脫當前單一的發展模式具有極大的拓展空間。
水泥企業進入砂石骨料產業,是企業價值鏈整合的需要,也是國際趨勢。水泥企業與混凝土砂石骨料行業在客戶、市場、礦產資源、工藝裝備及人力資源等方面存在高度的互補與整合優勢。這使得水泥企業進入混凝土砂石骨料產業成為水泥企業發展、做大做強的重要模式之一。并且,水泥行業進入砂石骨料生產行業在具體實施上也具備基本完備的先決條件。現成的礦山資源,成熟的粉碎加工技術,嚴謹科學的管理模式,只需要在原有粉磨機使用基礎上,再引進砂石骨料生產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