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作為一名跨越了半個多世紀,始終從事于中國水泥工業建設、發展的過來人,我很有幸參與了中國建材組建南方水泥的歷史進程。在南方水泥成立3周年之際,我想借此機會回顧和客觀評價南方水泥成立對浙江乃至中國水泥行業健康發展的重大意義。?
曾經的輝煌與難解的困境
2001~2004年是浙江省水泥工業的輝煌時期。從2001年浙江第一條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投產,至2004年年底基本上淘汰了機立窯落后產能、全部實現新型干法工藝生產,僅僅用了3年多時間。浙江水泥工業在全國率先完成了技術和工藝結構的調整,創造了輝煌的“浙江現象”。面對當時有利的供求關系,借力新型干法水泥的高速發展,2003~2004年,全省水泥行業經濟效益也達到了頂峰。
然而,由于市場的投資沖動和其他種種原因,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浙江水泥的大好形勢在2005年出現逆轉。產能嚴重過剩導致的無序競爭、惡性競爭使企業經濟效益大幅下滑。2005年,水泥企業虧損面高達90%,全行業實現利潤僅1億元,平均噸水泥利潤只有1元,是水泥企業經濟效益最差的年份。2006年,浙江水泥產能過剩高達50%,市場惡性競爭和無序競爭日趨嚴重,產品質量也出現下降。與此同時,在企業投資難以退出、現有產能難以消化的嚴峻條件下,企業不得不更加競相低價爭搶市場,噸水泥的價格處于全國最低,浙江水泥行業產銷嚴重失衡的矛盾成了難解的困境。這是又一個“浙江現象”。
被實踐證明的成功道路與光明的前景
我們全行業的有識之士敏感地意識到行業發展面臨的困境,并從2006年開始試圖通過行業自律、企業協同、節能限產來控制水泥產能,提升行業整體效益。期間做了大量細致艱苦的工作,自律和協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苦于企業分散,行業集中度低,效果有限。?
經過反復探索和思考,大家充分意識到浙江水泥工業發展處于關鍵時刻。浙江水泥工業要健康、理性、可持續發展,唯一的出路就是要有效控制產能,唯一的途徑就是要通過聯合重組來提升行業集中度,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深化行業自律、企業協同,優化全行業經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