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在粉磨過程中的粉磨效率及能耗的高低,一直都是各水泥生產企業關注的重點之一。目前水泥企業逐漸大型化,球磨機在生料磨中的應用相對減少,因現目前立式磨粉磨出的產品顆粒分布組成不及球磨機,所以球磨機在水泥磨中的應用任占主導地位,球磨機降耗增產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一、影響球磨機產質量的因素及措施
影響球磨機的因素一般分為工藝因素和機械因素兩類。
1、工藝因素
影響球磨機產質量的主要工藝因素有入磨物料的粒度、水分、溫度、易磨性、成品的細度和比表面積要求。
1)入磨物料的粒度
以往的水泥企業,入磨物料的平均粒度一般都控制較高,磨機產量低,球磨機粉磨時能耗的利用率低,水泥成本相應的偏高。目前各大中型企業一般將入磨物料粒度控制在,主要思想方針是“多破少磨,以破代磨”,大大的提高了磨機產量,電耗也大幅度的降低。所謂“多破少磨,以破代磨”就是將入磨粒度降低,使磨機一倉的粗破碎工作轉移到磨機外來實現。目前國內以“輥壓機預破碎系統”為主。
當入磨物料粒度小于25mm時,磨機產量可用以下經驗公式計算:
Qb=Qa(Da/Db)0.125
式中Qa為入磨物料平均粒度在Da(mm)時的磨機臺時產量;
式中Qb為入磨物料平均料度在Db(mm)時的磨機臺時產量;
式中0.125為產量變化系數。
當入磨物料平均粒度從≤25mm降至≤2~3mm,可提高磨機臺時產量50%~60%,所以入磨物料平均料度在影響球磨機產量的工藝因素中占比較重要位置;
2)入磨物料的水分
入磨物料的水分的控制是各水泥企業不可缺少的程序,水分直接影響配料的準確及磨機臺時產量高低,以及燒成工段熱耗的多少。入磨物料水分高可能會出現飽磨或磨內襯板粘料,水分如果大于5%,磨機很難再正常運行。一般來說,入磨物料綜合水分增加1%,磨機臺時產量會下降6~10%。在水泥磨中,入磨水分太高,鋼球相互摩擦時會產生靜電,導致出現“包球”現象。入磨水分一般控制在1.5 %左右較為合理。
3)入磨物料的溫度
入磨物料的溫度控制是保證磨況良好,避免出現“包球”及出磨水泥溫度高等現象。如果入磨物料的溫度越過90℃,磨內溫度一般情況已經超過120℃,磨內溫度越高,產品顆粒產生的靜電越強,顆粒在靜電的吸附作用下會產生集聚,在鋼球的沖擊下,會粘在鋼球及襯板上,形成緩沖層,導致粉磨效率大幅度降低。一般來說,水泥磨入磨物料的溫度一般控制在60~80℃較好。
4)入磨物料的易磨性
物料粉磨時的難易程度就叫易磨性,水泥企業都使用小磨實驗來測試物料的易磨性。從各物料實驗表明,結構致密、結晶好的物料比較難磨,其熟料的易磨性與各種礦物組成和冷卻效果有關系。在實踐中表明,熟料中KH值和P值高、C3S量多、C4AF少、冷卻速度快,熟料較脆,易磨。如熟料的KH值和P值低、C2S和C4AF含量多,冷卻緩慢、還原氣氛重而結大塊的熟料,很難磨。
5)成品細度和比表面積的要求
成品的細度及比表面積的要求也是直接影響磨機產量的直接因素,從生產的實踐、實驗得出以下公式:
QB=QA(FA/FB)1.35
式中QA為球磨機現臺時產量(t/h)
FA為現比表面積的控制指標m2/kg
QB為球磨機改變比表面積后的臺時產量(t/h)
FB為改變后的比表面積的控制指標m2/kg
1.35是產量變化系數
從式中計算可得,比表面積越高相對磨機臺時產量就越低。
2.機械因素
影響球磨機產質量的主要機械因素有磨內通風、磨內結構、裝載量及級配、選粉機。
1)磨內通風
磨內通風主要是用來控制磨內物料流速,避免產生過粉磨現象及磨內水蒸汽的排放,也是直接影響粉磨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如磨內通風不良時,磨內產生的水蒸汽無法正常排放,導致磨內溫度升高,產生靜電作用吸附在鋼球及襯板的表面,產生緩沖層,降低了粉磨效率。磨內通風可根據磨機循環負荷進行調節,磨內風速一般控制在1.5m/s左右較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