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瑞水泥的紅籌上市,實現了天瑞集團最大一塊業務資產的“鯉魚跳龍門”。李留法早期通過隱秘的手法收編國有水泥資產,借助KKR等PE融資做大產業之后,更是大打“法律擦邊球”,利用天瑞水泥外商投資企業的身份,通過“曲解條款”繞過商務部十號文的限制,并以低成本實現跨境重組,為后來者樹立了一個可復制的“榜樣”。
2011年12月23日,天瑞水泥(01252.HK)登陸香港交易所,李留法麾下天瑞系最大的一塊產業—占系內總資產規模超過60%的水泥產業—完成了整體上市。繼天元鋁業之后,李留法獲得了第二個資本運作平臺。
天瑞泥業的產能規模位居全國前十,并且已經成為河南省、遼寧省最大的水泥熟料生產商,河南省最大、遼寧省第二大水泥生產商。早在2006年12月,天瑞水泥就已經成為國家發改委重點支持的12家水泥企業之一,也是唯一一家獲政府支持在華中地區進行水泥行業兼并整合的民營水泥企業。
早在1994年,李留法就通過承包國有水泥廠而進入水泥行業,從此一路將水泥產業做大。一如其鑄造、鋁業、煤電產業一樣,兼并收購國有資產成為天瑞水泥擴張的重要手段,但此過程中的違規操作也屢見不鮮。
借助私募融資,天瑞水泥于2007-2010年完成了最大規模的產能擴張,并且成功實現水泥資產權益的跨境重組。在十號文約束下的跨境重組過程中,其最關鍵的收購動作大有打“法律擦邊球”之嫌疑。
長袖善舞,國有水泥資產入囊
天瑞水泥的招股書上,其水泥業務的起始時間是2000年,“我們成立天瑞水泥,并在河南省開始經營水泥業務”。其實,李留法真正開始涉足水泥業,應該由此再往前追溯6年,即1994年。
天瑞水泥的“史前史”,招股書并無提及,僅有媒體上一些零星的記錄可供佐證。
1994年3月,李留法出資承包了汝州市白云山水泥廠,并且投資擴建了2條水泥生產線,將產能從6.8萬噸提高到了30萬噸。接下來的兩年盈利,令李留法初嘗水泥業的甜頭。
1997年,李留法接管了由平頂山市在魯山縣設立的扶貧項目—平頂山市特種水泥廠,兩年后企業扭虧為盈。
1998年,李留法出資收購了已經倒閉的魯山縣梁洼鎮白色水泥廠,并且投資興建了3條10萬噸級的水泥生產線。
1999年,李留法開始洽購經營不善的汝州市磊裕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該企業在當地稱得上大型的國有企業,年產水泥80萬噸。同年11月,李留法成功以租售結合的方式對該企業進行改制。
這些承包、收購而來的國有/集體水泥企業,成為了天瑞集團水泥業務最早的家底。2000年9月28日,以這些家底作為基本資產,李留法組建了天瑞集團水泥有限公司。成立伊始,天瑞水泥的注冊資本為500萬元,由天瑞集團全資擁有的天瑞鑄造持股90%,剩余10%由李留法的胞弟李法伸持有(圖1)。
李留法早期所收購的國有水泥資產,其估值、價格如何,已無詳細的公開資料可供查詢,但這些收購中應當少不了各方的博弈,天瑞收購國有汝州市焦化廠過程中的風波,可以提供一個腳注。
據《人民法院報》2003年6月25日報道,為爭搶一家行將破產的國有企業—汝州市焦化廠,當地兩家最具實力的民營企業上演了一場“武斗”,參與的其中一方便是李留法的天瑞集團。
據該報道,汝州市焦化廠因為經營不善,汝州市焦化集團便將其承包給了當地民營企業汝州市天澤焦化有限公司,時間為2001年1月20日至2003年1月20日。后來該公司董事長王根法與汝州市焦化集團總經理私下續簽了5年的承包合同,但焦化集團官方不承認該份續簽合同,另行與天瑞集團簽訂了正式的承包合同。因天澤焦化公司拒絕交出所承包的國營資產,于是發生了“奪廠武斗”事件。最終李留法勝出,并于2004年正式收購了汝州市焦化廠。
天瑞水泥成立之后所進行的一些國有資產收購行動,則多處顯露出野蠻成長甚至違規運作的痕跡。天瑞水泥的招股書顯示,其在收購周口水泥、鄭州天瑞兩家公司涉及相關國有股權的過程中,僅僅按照注冊資本進行收購,并完成工商變更。這些股權轉讓未取得的批文及相關文件包括:資產評估報告、省級或以上國資委的批文、產權交易所就國有產權轉讓發出的確認函。其招股書中自認:“該等股權轉讓并無經過類似交易一般必須進行的資產估值或公開競投程序,因此,該等股權轉讓可能會面對被相關法院取消或撤回的風險。”
通過收購國有資產及新建水泥項目,天瑞水泥的業務逐漸在河南省境內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