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條熟料生產線、253臺水泥磨、54套余熱發電機組,共形成熟料產能1.64億噸、水泥產能1.8億噸、余熱發電能力739兆瓦。2011年,海螺集團公司水泥、熟料總銷量達2.02億噸。海螺直屬公司共103家,分布在全國十二個區域,橫跨華東、華南和西部17個省、市、自治區。產品遠銷海外。這么龐大的一個水泥王國,是如何控制、如何管理的?尾大不掉,管理不到位,效率低下,這些大企業的通病,在海螺集團是如何克服的?當記者走進海螺物流調度中心及生產工藝管理調度中心時,在這里找到了答案。
位于安徽蕪湖海螺國際會議中心大廈內的安徽海螺物流調度中心的大型電子顯示屏,儼然一副大型海事軍用地圖。只是在地圖前,并無戰火硝煙的緊張。只有一位值班人員在安靜地監控、分析著顯示屏上的信息,并將其及時傳遞給相關方面的人員。據介紹,海螺每年有約8000萬噸水泥、熟料及原、燃材料需要通過水運,為海螺服務的大小船舶達到6百多艘。
物流調度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海螺物流調度信息系統是根據集團發展需要建立的。以全球定位系統(GPS)和地理信息系統(GIS)為核心的物流調度信息系統,通過獲取船舶定位信息,并采用先進的J2EE和XML等開放式技術標準實現企業物流一體化、可視化調度、監控和管理,通過與生產管理系統和銷售管理系統的對接,優化物流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船舶效益。在這張電子海事圖上記者看到,所有正在承運海螺貨物船舶的動態實時位置。調度人員指著在電子海事圖上一些變幻了顏色的船舶告訴記者,停泊港口區的船舶如果超過了三天就會變成橙色預警,如果超過5天就會變成紅色報警。調度中心會根據顏色變化,了解船舶滯留港口的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協調有關各方進行裝、卸貨處理。現場調度人員將鼠標移動到某個船舶標志,系統自動顯示出該船舶船東、船名、船齡、額定載重噸、現載重噸、吃水情況等船舶信息及裝、卸貨港、貨種、離港時間、預計到港時間、裝/卸貨用時、聯系方式等貨物信息。通過對安裝在碼頭上的攝像頭的遠程操控,可以獲得不同視角的碼頭現場圖像。調度人員可以在電子海圖背景上定位跟蹤船舶;可以實現對在港船舶的裝卸作業、清艙/蓋艙情況的圖像監控,各單位可依照各自權限查詢船期、裝/卸貨作業進度等,實現信息共享,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可以通過該系統,實現港口、航道、天氣、水文等信息的實時反饋和預警等功能;可以通過該系統實現海事救助與處理和保險報案與理賠等業務的銜接;可以通過該系統,實現計劃管理,合同管理,結算管理、招標管理和承運商管理等內部管理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從物流調度中心出來,記者來到了同一層樓的生產調度工藝管理中心。隨著企業的迅速發展,為有效整合、共享集團公司技術、信息資源,提高集團公司工藝管理水平,海螺集團于2009年6月成立生產調度工藝管理中心。中心采用的大屏幕顯示系統把國際最卓越的DLP高清晰數字顯示技術、顯示單元無縫拼接技術、多屏圖像處理技術、信號切換技術、網絡技術等科技手段的應用綜合為一體,形成一個擁有高亮度、高清晰度、技術先進、功能強大、使用方便的大屏幕投影顯示系統,從而為中心提供了一個網絡集中監控平臺、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分析決策平臺和指揮調度平臺。逐步發揮生產調度、質量跟蹤、安全管理、信息發布、運行分析、人員培訓、專業銜接等綜合效應,在生產監督調控和技術體系支撐上發揮著應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