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第一財經日報》獲悉,上海至圣將機械巨頭中聯重科告上法院,質疑其生產的中聯牌QUY1000履帶起重機存在質量缺陷。
操作違章還是設計缺陷
去年10月10日晚,在甘肅酒泉施工的1000噸履帶起重機在作業中傾倒,造成5死1傷。而在事故發生7個月前,涉事設備是由上海至圣從中聯重科手中以分期付款方式購得。
酒泉市人民政府發布調查結果認定,“這是一起發生在作業場所、作業期間,由作業人員違章操作引發的較大安全生產責任事故”。
上述調查報告認為,起重機傾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路基板傾斜度超標,導致吊臂傾斜,在起吊過程中產生側向屈曲變形。在累積損失的情況下,當回轉操作時,受回轉慣性載荷影響,瞬間側向載荷超出起重機主要受力構件的強度極限,吊臂根部斷裂,導致傾覆。
不過,上海至圣方面則對上述調查結果提出質疑。
根據事故原因分析,事故發生時起重機起重量為297.2噸,是使用說明書規定起重量的83%~88.7%,力矩限制器在該時間段內記錄數據也未發現有超載作業現象。
上海至圣代理律師張婷稱,“我們認為調查報告定性為違章操作的依據是不準確的,真正的原因卻沒有調查”。她認為,事故是由于主臂斷裂導致起重機傾覆,斷裂位置是焊接位置,這涉及到焊接工藝,但整個調查報告沒有對焊接工藝作出詳細鑒定。
值得注意的是,中聯重科當初生產了兩臺這樣的起重機,另一臺賣給了山東海灣大型設備吊裝有限公司(下稱“山東海灣”)。記者采訪了解,當代理律師趕至山東海灣展開調查時,對方并未配合調查。“山東海灣說是中聯重科給的是已經調整過后降低的一個供礦性能數據。”張婷稱。
本報在山東海灣的官方網站上看到,目前山東海灣在網站公示了中聯重科1000噸起重機的當前性能,“這個性能顯示比賣給上海至圣所公示那個數據,整體供礦標準下降了30%。”
“這意味著中聯重科的產品設計是存在缺陷的,否則不會把性能降下來。”張婷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