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05年和2010年兩次榮獲“國家技術進步獎”之后,三一重工再摘大獎。1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三一重工“混凝土泵車超長臂架技術及應用”榮獲2012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每年一屆,被視為在中國科學技術的最高榮譽殿堂。混凝土機械技術專家表示,該獎項說明三一重工在超長臂架技術領域實現兩方面的完美結合:第一,泵車臂架長度處于行業頂尖水平,第二,超長臂架的技術成熟度處于行業翹楚地位。
記者同時查詢得知,三一重工此次所獲獎項,是迄今為止工程機械行業獲得的國家級科技發明獎項的最高級別榮譽,而三一重工也是工程機械行業唯一一家三次獲得國家至高獎項的企業。
技術原創性、發明性獲高度認同
“我們此次獲獎,與三一在超長臂架研究方面的眾多原創技術不無關系。”三一重工總工程師易小剛說。
作為領獎代表,易小剛從中央組織部部長趙樂際手中接過了獲獎證書。作為此次獲獎項目的第一完成人,他認為,本屆技術發明獎更突出了對技術原創性、發明性的獎勵。
行業俗語稱,“臂長增一米,難于上青天。”易小剛的一個經典比喻是:“就像釣魚,臂架如同釣竿,加長臂架絕不僅僅是長度的簡單增加,臂架加長后,泵車負載隨之增大,所有細微的增加都會影響到整個泵車的平穩性。”
全程參與此次獲獎項目的申報工作的三一研發工程師李東說,其實,在三一每一項技術背后,都不乏創新點。拿超長臂架臂架技術來說,“比如設計方面,我們從傳統的等應力設計進入了等壽命的設計領域;比如防傾翻,我們采用的是多級預警防傾翻方法;比如軌跡規劃,我們處理超長化帶來的柔性形變的方法,等等。”
李東介紹,在超長臂架研究方面,三一主要有四大技術發明,它們分別是超長臂架設計方法及裝置、主動抑振技術、基于重心軌跡跟蹤的防傾翻控制技術以及超長臂架泵車多參數匹配節能技術。這些技術均為三一首創。這四項發明已獲得24項授權發明專利(含美國專利2項、德國專利2項、俄羅斯專利1項)。其中,“用于抑制混凝土泵車臂架振動的方法及裝置”與“一種混凝土輸送泵的節能控制方法”兩項專利還獲得了中國專利金獎,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僅有的獲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