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通過在水泥行業兼并重組,中國建材(03323.HK)在短短數年時間內由一家產能僅300萬噸的企業,躍升至2.6億噸的龐大體量,成為中國最大的水泥生產商。
龐大的規模并不意味著強大的盈利能力,盡管其總資產去年第三季度已經達到了2175億元,但中國建材同期實現歸屬股東的凈利僅有36億元。
伴隨產能狂飆突進的是其高企的負債,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中國建材需要在一年內償還的負債已經達到驚人的1056億元。
銀行為中國建材的低效擴張提供了充足“彈藥”,后者和銀行業緊密“捆綁”在了一起,其目前銀行借款達到了1032億元。
千億短債待償
2006年3月在港交所上市前,中國建材僅在山東和江蘇各有一條生產線,產能不到300萬噸。僅僅過了6年,它的產能已躍升至2.6億噸,幾乎占到全國水泥總產能的十分之一,成為中國最大的水泥生產商。
強力收購,是中國建材產能快速膨脹的原因所在。
中國建材上市半年后,國家出臺水泥產業發展政策,鼓勵企業進行跨區域重組聯合和集團化發展。此后,中國建材踏上了狂飆突進的整合之路。
上市前年收入只有47億元的中國建材,在中國推出四萬億經濟刺激政策后的三年內,接連吞并了130家地方企業,幾乎每隔八九天就有一家水泥廠被納入其麾下。
“常常一個晚上要和七八家企業商談。”在談到東南地區重組推進之時,中國建材董事長宋志平此前向媒體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