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國家著力推進工業“兩化”融合,促使傳統工業向自動化、信息化發展,進入“十二五”,兩化深度融合依舊是傳統工業發展轉型的重要方向,而水泥行業在“兩化”融合的道路上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許多水泥企業均已實現生產、管理、銷售自動化運作,山東申豐水泥正是這些企業的代表之一。
據了解,早在公司成立之初,申豐水泥就把企業信息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并于2006年底開始上線金蝶K/3系統,但是隨著集團公司規模的不斷拓展,原有的K/3系統逐漸不能滿足集團的各項需求。經過多方面的調研,申豐水泥于2012年1月正式上線NC系統,該系統以企業業務信息管理和企業資源管理為基礎,以業務過程控制管理為核心的企業應用運行平臺,集公司財務、計劃預算、資產管理等多項功能為一體,并加以擴展,建立了企業人、財、物、產、供、銷科學完整的管理體系,申豐水泥以此為基礎,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管理流程。
為進一步加強集團生產管控,及時了解生產設備運行狀況,2012年5月,申豐水泥正式啟用MES系統,MES系統的接入實現了集團DCS系統的遠程監控管理。DCS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遠程監控調度、安防監控聯動報警、設備巡檢管理、COA辦公、網絡控制、人員定位等等,該系統方便集團領導、調度中心時時查看各分公司DCS系統畫面,及時掌握各分公司生產運行情況,為領導層決策提供了及時有效的信息。DCS系統遠程監控的實現,也進一步鞏固了申豐水泥的管理模式,實現了集團信息高度集中、統一管理、實時查詢和信息資源共享,完善了生產管控體制,促進了公司管理升級,提升了公司信息化管理水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廠區生產實際狀況,申豐水泥于2012年6月計劃上線人員定位系統,并于8月開始實施一期工程(一期工程共設計人員定位區域30處)實施。該系統由杭州云天計算機軟件公司開發,主要是通過監控中心主定時對各關鍵點安裝的讀卡分站進行數據巡檢和信息采集,數據信息經分析處理后,將人員動態分布在主計算機界面中得以實時反映,從而實現區域人員狀態數字化管理。該系統的實施有效地加強了廠區人員的管理及安全防范,深受好評。信息化建設簡化了企業管理,帶來的優勢顯而易見:
1、擴大信息共享范圍,摸清企業家底。統一建設的信息系統能大幅度提高信息應用的范圍和成效,將單一部門內部使用的數據信息變為公司統一管理、共同分享;信息共通還將企業生產資料資料信息、人力資源信息、財務信息等加以整合、梳理,摸清了企業的“家底”。
2、規范業務流程,促進業務拓展。信息系統實現了對業務流程的梳理和整合、優化和固化,促進了業務規范和管理水平提升,對于新建單位、新增業務單元,也能迅速應用成熟的業務流程和管理模式,保證了業務發展的規范和高效。截至2011年底,申豐水泥各項系統建設項目共梳理了2553個業務流程。
3、實現精細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信息系統的建立使得企業的管理鏈條延伸到管理、生產、銷售的每個環節之中,增強了管理精度;同時改變了信息傳遞的模式,將人與物流動轉變為電子流動,將手工操作轉變為系統自動生成,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4、強化過程管控,促進源頭治理。通過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把業務流程固化在信息系統中,強化了對生產經營全過程的管理及關鍵環節的控制;數據的集中管理、業務流程的固化以及系統操作的可追溯,還有利于杜絕暗箱操作,大幅度減小違規的可能,從而促進了源頭治理。
5、輔助分析決策。統一的信息系統,在全面、及時、準確的業務數據基礎上,提供強大的業務研究與分析功能,有效支持了戰略決策、業務分析和方案優化。
從2006年K/3系統的上線到2012年DCS系統的全面運行,申豐水泥在信息化建設的道路上已經走過了6個年頭,6年的信息化建設持續推進了申豐水泥各項業務的管理創新,在信息系統建設方法、建設過程和深化應用中創造了巨大的價值,有效提高了申豐水泥的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