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近十年來,中材集團充分發揮其在水泥技術裝備與工程領域所擁有的人才和技術優勢,堅定不移地實施“走出去”戰略,不但成功打入歐洲名牌企業壟斷多年的境外水泥技術裝備及工程市場,而且自2008年以來,連續三年穩居境外市場占有率第一,分別達32%、36%、40%。“十一五”期間,中材集團共簽訂境外水泥技術裝備及工程合同700多億元人民幣,合同項目涉及包括多個歐美發達國家在內共60多個國家、近百條生產線。其中絕大部分項目為EPC模式。經過“十一五”期間的快速發展,中材集團的“SINOMA”品牌已成為國際知名品牌。國家主席胡錦濤2009年2月視察了中材集團沙特項目,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2010年10月視察了中材集團敘利亞項目,都對中材集團“走出去”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胡錦濤主席勉勵中材集團要“堅持科技創新,發揮自身優勢,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
中材集團在成功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實踐中,有下列經驗和體會。
持續創新能力是成功“走出去”的基礎
持續創新是競爭優勢持久性的唯一來源,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人才創新是企業創新的核心內容,持續創新能力決定了企業“走出去”的速度和質量。
在管理創新方面,中材集團不斷根據市場和客戶的要求,根據競爭對手策略的變化調整業務模式,改進管理流程,實現流程再造。一個成熟的、立志長久的企業,規范的體系制度非常重要。中材集團的管理體系建設邁向新的臺階,全面開展生產運營管理、企業戰略管理、全面預算管理、投資發展與融資管理、全面風險管理、科技創新管理、激勵與約束管理、企業品牌形象與文化、信息化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管理體系建設的推進工作。
在技術創新方面,中材集團作為中國水泥工業技術的擁有者,經過引進、消化吸收逐步形成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新型干法生產設備從全部依賴進口到100%國產化,國內水泥生產線建設工期從3~4年縮短到1~2年,項目成本降低65%,都是技術創新的成果。中材集團充分發揮所屬水泥設計院的持續創新能力,通過對整體新型干法核心技術的完善、對主要工藝設備,包括立磨、輥壓機、篦冷機等進行研發升級換代,不斷完善新型干法水泥技術體系、不斷優化水泥生產線設計、不斷提升裝備制造能力,中材集團設計承建的日產萬噸水泥生產線運行效率明顯高于全球競爭對手,全系列水泥裝備廣泛應用于國內外水泥生產線。
在人才能力創新方面,中材集團根據國際市場要求和客戶需求,調整了人才隊伍體系,重新構建客戶服務體系,在國際標準、風險識別、業務流程等方面加強員工的培訓,推進人才隊伍建設。一方面建立了有競爭力的薪酬體系和考核體系,另一方面通過內部職能體系建設創造人才價值提升氛圍,形成了及商務、研發、市場、設計、采購、工程、管理多專業體系的業務運營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