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為慶祝世界環境日,充分揭示我市大型企業在“十一五”以及在“十二五”期間在節能、減排、降耗方面已經取得的成績及設想,記者6月7日走進了華能大連電廠、大連水泥廠,兩家企業在發電機組排放物脫硫、脫銷,以及利用新型水泥回轉窯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實踐及設想都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華能大連電廠:率先實施二氧化硫減排工程
始建于l986年的華能大連電廠,是中國華能集團公司所屬的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控股的國有大型火力發電企業,該廠堅持每年投入大量資金進行設備改造并嚴抓環境管理,各項污染物排放和能耗指標逐年下降,特別是“十一五”期間,用于環境治理工程資金高達6億多元,各項污染物排放量顯著下降,取得了顯著環境效益
2009年,全部四臺機組脫硫設備提前一年投入運行,脫硫效率率達到95%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由最高值每年近40000噸降至目前每年3200噸,占大連市二氧化硫減排總量的60%以上。同時,電廠對除塵設施先后進行了機械、電氣和控制部分的改造,每年減少煙塵排放700余噸。
電廠已經制定了五年環境保護規劃和方案,擴大減排范圍,將氮氧化物治理列為“十二五”期間治理重點。首臺機組脫硝工程將于2011年底前投入使用,2013年底前將完成全部機組的脫硝工程。四臺機組脫硝投運后,氮氧化物排放量將由目前的22000噸/年降低到5500噸/年。
在大連市水資源日趨緊缺的形勢下,華能大連電廠投資1900萬元用于興建海水淡化系統,日產二級淡化水2000噸。目前,每日的海水淡化產水量已經占全廠新鮮水取水量的60%以上,使電廠從城市年取水量降低到50萬噸。
2008年,電廠四臺機組進行供熱改造,敷設了總長13公里的供熱管網,向泉水新區、大化渣場改造區、大連灣、華南區域與239萬平方米住宅區供熱。供熱改造工程替代了區域內的小鍋爐29座,減少煙塵排放2500噸,二氧化硫排放3000余噸。2009年,決定投資6700萬元建設安裝了四臺80噸臨時過渡供暖鍋爐,用于替代原大化熱電廠的供熱負荷。“十二五”期間,華能大連電廠計劃擴大供熱范圍,向北擴展到金州新區,供熱面積將有望提高到1700萬平。
大連水泥廠:搬遷改造給處理城市生活垃圾帶來機會
大連水泥廠搬遷改造后新廠位于大連市金州區七頂山鄉西部,搬遷后異地建設一條日產5000噸水泥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每年消耗廢料——粉煤灰近20萬噸,這有助于減少石灰石等自然資源的消耗,減輕這些廢料對土地的占用及污染,將來還可以利用水泥窯對大連市以及周邊其他地方的城市垃圾進行科學處理。
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利用水泥窯處理危險廢棄物的研究和實踐,并已取得一定的成績。利用先進技術處理城市生活垃圾是新型水泥回轉窯的又一潛能,采用破碎、篩分生活垃圾等手段,將生活垃圾中的可燃物質分離處理并加以利用,作為水泥廠的燃料,燃燒后的灰渣作為水泥原料加以利用,不產生固體廢棄物,因此,利用新型水泥回轉窯處理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生活垃圾有效的一種處理方式,對大連市等附近城市的生活垃圾進行科學處理,有著廣闊前景。
大連水泥廠搬遷改造,采用的是日產5000噸水泥熟料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技術,其工藝技術水平、裝備水平均為國內一流。新生產線因工藝簡練揚塵點少,收塵設施先進,污染低。搬遷改造后大量利用了其他工業廢棄物,減輕了社會環保壓力。冶金、化工等行業在生產時,會產生大量的工業廢棄物,這些廢棄物堆放占地,且污染環境。新水泥生產線可以大量利用這些廢棄物,每年可利用發電廠排出的粉煤灰20萬噸,鋼鐵廠高爐礦渣30萬噸,因此,新型水泥生產已經成為循環經濟無可替代的產業。
新廠建設環保投資約8600萬元,占總投資9.45%。新廠粉塵排放量最大的是窯尾廢氣,其它為物料的破碎、儲存、轉運點等產生的粉塵,全部設置除塵設備對排放廢氣進行了凈化,收下的粉塵返回到各自的工藝流程中,沒有固體廢棄物排出。新廠生產用水大部分循環使用,進行處理后再利用,廢水實行零排放。搬遷改造新建日產5000噸水泥孰料生產線,可以通過市場的作用來調節我市水泥產業的結構,淘汰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小水泥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