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日前,臺灣水泥挺進西南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位于貴州省安順市平壩縣的臺泥安順一期項目順利竣工投產。臺泥董事長辜成允表示,這意味著臺泥在西南市場的戰略布局已初具規模。
2009年,臺泥以38億港元正式并購昌興國際后,臺泥水泥業務版圖遍及臺灣、廣東、廣西、福建、江蘇、云南、貴州、重慶、四川、遼寧等地區。由于產能集中釋放,今年前4個月臺泥交出了靚麗的財務報告,水泥平均銷量按年增加33%,每噸毛利按年更增逾1.5倍。辜成允胸有成竹地表示,未來五年臺泥的水泥產能將突破1億噸。由此看來,臺泥已經進入黃金收獲期,快速擴張之勢可見端倪。
在水泥業務急速擴張的同時,臺泥旗下的達和環保也躍躍欲試進軍中國大陸。辜成允表示,初期會以臺泥目前水泥廠所在的10省1市做橋頭堡,尋求當地企業合作。
挺進西南構億噸版圖
臺泥進入大陸市場后,一直緊守“深耕華南”的戰略,2009年,臺泥以38億港元正式并購昌興國際后,進一步加強在華南和西南市場的布局。臺泥的擴張戰略也由深耕華南,轉向了“華南+西南”的模式。
辜成允表示,“我們覺得從華南出發進入西南是一個非常自然的延伸,也是鞏固華南外圍市場的一個重要戰略。”
辜成允看來,“十二五”期間,西部開發逐漸成為國家經濟戰略的重中之重,西南尤其是重慶招商引資力度很大,這些必將帶來新的建設需求,同時落后產能淘汰力度正在逐漸加大。由此帶來的市場空間,對新上來的這些產能也會有所消化。今年,臺泥共有4條新線投產,全部位于西南。貴州2條,四川1條,重慶1條,新增產能800萬噸。今年臺泥產能超過5000萬噸已是毫無疑問。目前,臺泥還在接洽并購事宜,希望今年年底前,在大陸水泥產能達到5500萬噸。
辜成允指出,大陸消費市場正進入高速成長期,呈公共基建和民間消費“雙火車頭”驅動的格局,臺泥遂修訂目標,計劃在5年之后產能達到1億噸。
依靠環保優勢保利潤
臺泥安順項目位于貴州安順市平壩縣城關鎮,規劃為2條日產4000噸新型干法配套純低溫余熱發電水泥生產線,項目總投資12億元人民幣。項目建成后將是貴州當地最大的單體水泥企業之一,形成年產優質水泥400萬噸的生產能力。
?新臺泥企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黎康介紹,臺泥安順項目所有煙氣、粉塵排放點均設置了技術可靠、效率高的收塵器。項目綜合利用電廠粉煤灰、周邊化工企業多年廢棄的磷礦渣、赤泥尾礦等固體廢棄物為輔助材料,利用余熱發電1.3億度,可滿足項目三分之一的用電量。
今年年初,貴州水泥價格曾一度領跌全國,臺泥恰恰依靠環保優勢,做足能源利用的功夫,目前依然可保持每噸水泥60~70元的利潤。臺泥副總經理黃健強分析,廣西、廣東的水泥售價為360元/噸,但煤炭到廠價約為700元/噸。貴州為產煤大省,煤炭到廠價約為600元/噸。“雖然水泥售價較廣東、廣西低,但利潤空間依然能等同于兩廣地區。”黃健強說。
試水大陸環保市場
在水泥業務急速擴張的同時,臺泥也在積極籌備涉足大陸的環保市場。臺泥旗下專門從事垃圾處理的達和環保有限公司就已做好準備,伺機進入大陸市場。
據介紹,臺泥以新式、科學生產工藝,使礦渣廢料得到再利用,水泥窯爐高溫可以處理包括電子工業廢物在內的所有有害垃圾,從而達到零排放,將水泥產業變成綠色產業。
2001~2010年,臺泥協助處理電子業產出廢溶劑116295噸,處理氟化鈣污泥132262噸,每噸水泥處理其他事業廢棄物100~300千克。臺泥一方面為社會解決公害,一方面也可以把廢溶劑等當作替代燃料,降低生產成本。
“十二五”期間,利用水泥回轉窯處置工業廢物和城市垃圾將備受重視,水泥行業協會秘書長孔祥忠表示,水泥行業的“十二五”規劃除了鼓勵優勢主導企業和區域龍頭企業兼并重組和繼續推行節能減排以外,重點將鼓勵企業發展城市垃圾和污泥處理項目。
華新水泥、海螺水泥、金隅北京水泥、廣州越堡水泥、重慶拉法基瑞安水泥等行業內多家企業紛紛啟動利用水泥窯處置污泥和垃圾項目。但各地并無統一的補貼和運作機制,均處在試水階段。
水泥企業處置污泥和垃圾的項目推廣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投資該項目的投資額較大,單純通過處理污泥和垃圾并不能收回成本,需要政府將填埋、焚燒垃圾的費用補貼給企業。
目前,大陸水泥窯垃圾處理市場還處在起步階段。辜成允表示,達和環保將帶來很好的技術,推廣初期會以臺泥目前水泥廠所在的10省1市做橋頭堡,尋求當地企業合作。
除了垃圾處理,臺泥還在從事導電混凝土的產業化的嘗試。2011年3月,臺泥和E-Tech公司成立導電混凝土示范中心,研究改善生活品質、減少災害的新型建材。導電混凝土具有熱和電的感知和轉換能力,不僅可以作為一種建筑承載材料使用,而且在建筑地面采暖、路面除冰融雪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目前臺泥在上海與有關方面進行導電混凝土地暖系統的項目研究,同時也在湖南嘗試導電混凝土除冰融雪路面的項目試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