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今天的水泥企業,享受著提高行業集中度、落后產能淘汰等政策帶來的紅利,高達20%的毛利率使得行業的盈利水平處于歷史高位。與此同時,隨著水泥價格的回升,個別地區新增部分產能填補淘汰產能的工作停頓下來后,致使部分已淘汰的企業又恢復生產。
今年7月中旬,工信部公布《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其中水泥行業涉及淘汰產能1.53億噸、涉及782家水泥企業。這些上了“黑名單”的水泥企業,多為改制后的私有企業,關閉就意味著經濟損失,需要有人來補償;而這些小廠長期以來對當地經濟有一定貢獻,地方政府對企業有情感,更有少部分官員與這些小廠有利益關系。因此,淘汰政策在執行時,恐怕也會阻力重重。
此外,隨著水泥行業利潤的回升,部分原本想退出的企業又不不想退了,要不就對退出開出更高的條件,而收購者喜歡在市場低迷時收購,地方政府也希望以最小的代價達到淘汰目的。以行業目前較高的盈利水平,要想達成妥協顯然不是易事。
但是,隨著“4萬億投資”邊際效應的遞減,需求高增長時代過去,以及新增產能的逐漸釋放,供應壓力會越來越大。因此,我們看到水泥價格在近期出現了連續的回落,水泥行業的前景也變得模糊起來。
也許,“拉閘限電”還會反復,“水利建設、保障房概念” 還會刺激局部地區市場的需求,但卻不能扭轉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事實。這對于手頭充裕,又有志于做大、做強的水泥企業而言,盡早的籌劃尤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