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從年出口量最高達到80萬噸,到現在僅幾萬噸,新疆水泥出口形勢從極熱走向極冷。而這一切,僅僅只用了近4年時間。
近日,烏魯木齊海關公布了一組我區水泥出口數據。曾被高度關注的水泥出口再度出現在新疆外貿人士的視野中。不過,這組數據帶來的并不是驚喜,相反卻深深刺痛了外貿人士的心。
據統計,今年1-7月,新疆出口水泥及水泥熟料3.4萬噸,同比減少61.6%;價值369.3萬美元,同比下跌50.1%。而新疆建材行辦的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新疆建材產品出口創歷史最好成績,實現建材出口4.84億美元,同比增長71%,其中水泥出口80萬噸,同比增長10倍。
昨日,邊疆賓館經營商戶王新談起自己曾做過的建材出口生意時,心情也像當日的天空一樣晴朗,他情不自禁地以“炫耀”的姿態描述著自己曾經在該行業的輝煌經歷。
“2007年那個時候的建材出口生意,好得沒法說。每個月出口幾百噸水泥是很正常的事情。年底盤賬時才發現,我一個人當年就賣了近4000噸水泥,還有近千噸其他建材。因為生意火爆,我甚至曾想把在邊疆賓館的服裝店轉出去,好全身心地投入到水泥等建材生意的運作上。”王新說。
“沒想到的是,輝煌這么短暫。”望著眼前半天沒有響聲的電話,王新笑稱,好在自己當初沒把服裝店轉掉,現在還有個 “落腳”的地方。同時,王新表示,今年以來自己還沒有接到一筆水泥訂單。
其實,自2008年起,新疆水泥出口生意就開始走下坡路。王新說,特別是金融危機之后,很多本來就不是專門做建材生意的老客戶,基本停止了這一業務的合作。那一年,盡管他做了很多努力,甚至還專程到中亞國家開發建材進出口合作的相關業務,但全年業務量僅有幾百噸。
金融危機的影響在2009年充分體現出來,由于中亞國家大量建筑工地停工,建材等相關產品的銷售迅速走入低谷。“實在耗不下去了,我不得不重新回到服裝市場。”王新說,至少服裝等大宗商品還有點生意可做。
盡管現在已經重新回到服裝出口行業,但王新并沒有放棄水泥等建材出口合作業務,每次和朋友聚會,或者參加外貿人士的相關活動,他總是不忘囑咐朋友一句:“有水泥出口的業務別忘了聯系我”。現在:企業兩年零出口
“我們的水泥已經兩年沒有出口了。”烏魯木齊燕兒窩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的話印證了王新所言。
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前兩年水泥出口形勢好的時候,公司通過外貿企業出口了一部分水泥。但從2009年開始,外貿訂單便開始大幅下滑,而且接到的訂單數量都不大。為此,公司當前生產的水泥全部供向本地市場。其中,80%的水泥供向公司下屬的攪拌站。
值得一提的是,在援疆大項目相繼開工的形勢下,當前內銷市場的銷量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所以該公司目前暫不會考慮開發中亞等周邊市場。
與烏魯木齊燕兒窩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堅持全部內銷的做法不同,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則專門準備了外貿出口市場的份額。不過,在談及今年的出口狀況時,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非常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