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縱觀市場形勢,水泥行業的發展可謂是降到了冰點,又加上各省仍在繼續加強對落后企業進行淘汰的步步緊逼大環境,水泥行業如何在寒冷的冬季尋找新的出路?
就在近段,鐵道部融資的消息被證實使水泥行業看到了希望,但是,后來公開聲明融資的結果卻是此次融資的2500億元主要用于應付賬款、工資發放和一些重點鐵路建設項目,而不是全用于鐵路基建投資,這對準備東山再起的水泥行業掄下了沉重的一錘。
據了解,從今年房地產遭受國家限購令的宏觀調控以后,水泥行業也出現了銷售量下降、市場不景氣等下滑現象,就連最近媒體一直大肆宣揚的保障房開工率高的喜人形勢都讓水泥行業再次大跌眼睛。據有關部門透漏,雖然保障房開工率很高,但是三分之一的保障房存在“挖坑待建”的現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資金問題。因為事實證明,政府在房地產領域的兩個不同政策目標彼此沖突,公開市場上的房價下跌,限制了地方政府籌資建設保障房的能力。
因此,在種種不利的情況下,水泥企業如何在步步驚心的市場中取得發展成為行業最為關注的話題。我國最大的水泥破碎設備生產企業鄭州紅星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最近對水泥行業進行了深入的剖析。他指出,雖然水泥行業的發展與國家建設項目密不可分,但是,如果總是一門心思的跟隨建設項目運轉,那就失去了主動發展的意識,可能一個很小的政策改動都會使水泥行業遭到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