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水股份日前披露,將出讓其持有的烏海西水水泥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烏海西水”)55%股權,出讓之后不再持有烏海西水的股權。這一舉動標志著西水股份在加速轉型。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水泥業務曾是西水股份的主營業務,烏海西水和包頭西水水泥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包頭西水”)是公司僅有的兩個水泥控股子公司。
隨著烏海西水被出售,西水股份在水泥行業優勢不再,且呈現出剝離水泥資產的趨勢,而在年報中,西水股份還曾看好水泥業務,并打算做好該主業。與此相伴,在參股興業銀行獲得巨大收益后,西水股份去年還將天安保險合并進財務報表,并交出一份頗為亮麗的年報。
不過,在保險資金投資收益不確定性增大、保費增速放緩的趨勢下,天安保險能否持續扮靚西水股份財報,充滿不確定性。
承擔財務審計重任的山東正源和信有限責任會計師事務所,曾出現在多家因虛假陳述被證監會、財政部處罰的上市公司的中介機構的名單中。
出售水泥資產
西水股份22日披露稱,公司將持有的烏海西水55%股權轉讓給寧夏建材,轉讓價格2.64億元,交易完成后,烏海水泥成為寧夏建材的全資子公司,不再納入西水股份合并報表范圍。
財務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烏海西水總資產74693.37萬元,負債總額為22883.47萬元,凈資產51809.90萬元,去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2618.85萬元,凈利潤-12474.89萬元。
西水股份年報顯示,公司去年水泥、熟料實現營業收入4.25億元,這意味著烏海西水貢獻了大部分水泥行業收入。
此次把剩余烏海西水股權出售殆盡,不得不讓人產生西水股份意欲撤出水泥行業的猜測。
不過,西水股份出售水泥資產,卻與其4月份公布的年報中對水泥行業的預期不盡相同,讓人疑惑。
西水股份在年報中表示,公司“草原”牌水泥已經擁有了50多年的歷史,在用戶中已經產生了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即便在水泥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草原”牌水泥在周邊市場上,每噸水泥價格會高出其他企業10-20元。
西水股份還表示,隨著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區內重點工程投資陸續開工,公司已中標多項重點工程。“公司預測今年水泥市場要好于去年,公司努力實現銷量增速在5%-8%左右。”
年報公布兩個月后,西水股份即對經營策略作出重大調整,速度之快堪比川劇變臉,背后的因素值得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