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業產能過剩已引發各種問題,淘汰落后產能、加強企業間的兼并重組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流方向。然而,前些年盲目投資建設生產線帶來的惡果很難在短期內消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次實地調查了多個水泥生產重要產區和大型水泥企業,記者發現,冀東水泥在哈爾濱新建的日產7200噸熟料生產線面臨擱淺,每年或損失一千多萬。中國建材祭出了聯合重組的大旗,殺入了西南水泥市場,旗下西南水泥在一年半的時間內在西南地區已經聯合重組了上百家水泥企業。對一些地區和企業來說,淘汰落后產能和企業間進行重組洗牌或許是唯一的生路,但這個過程陣痛在所難免。
“我們一年1000多萬在這兒扔著呢。”5月底的一天,冀東水泥黑龍江有限公司的相關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冀東水泥(000401,SZ)在哈爾濱新建的日產7200噸熟料(水泥半成品)生產線面臨擱淺,每年或損失一千多萬。
知情人士表示,上述生產線進展緩慢,或與當地21家水泥企業的聯合抵制及當地水泥產業形勢的變化有關。一年前,21家企業以聯名信的方式,向黑龍江省工信委、哈爾濱市阿城區政府、中國建材聯合會等單位反映產能過剩問題,希望主管部門制止該項目的建設。
在6月初,記者來到項目所在地時發現,該項目通過環評后并未加快建設,甚至3年前就已經開始的前期拆遷都未完成。
不過,冀東水泥董秘辦公室的工作人否認了這個說法,并再三強調,上述生產線的前期工作仍在繼續。
21家企業聯名反對
按照計劃,位于哈爾濱阿城區的上述7200t/d熟料生產線,是冀東水泥布局黑龍江市場的重要一步棋。2010年12月,國家發改委同意冀東開展征地等前期工作。
冀東水泥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該7200t/d熟料生產線是冀東在淘汰原有落后產能的基礎上,擬新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
今年5月底,冀東水泥黑龍江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左小東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感慨道:“都三年了,還未動工。”
2012年7月,早于冀東水泥入駐黑龍江市場的21家當地水泥企業認為,黑龍江水泥企業的產能已經全面過剩,且冀東水泥的7200t/d項目不具備基本的核準條件。
21家企業的代表在一封聯名信上簽字后,寄往黑龍江省工信委、哈爾濱市阿城區政府、中國建材聯合會等單位。
“嚴重過剩,絕對過剩,很多水泥生產線因為今年產品滯銷已經停產。”他們在聯名信中寫道,該項目若建成投產,將造成哈爾濱水泥產能過剩1300萬噸以上。屆時,將引發惡性競爭,促使企業倒閉及職工失業。
相關統計顯示,黑龍江省現有水泥產能6300萬噸左右,產能過剩約46%;哈爾濱是黑龍江省產能過剩的重點地區,現有水泥產能2000萬噸左右,產能過剩約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