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一行來到河北邯鄲金隅太行水泥有限責任公司調研采訪。該公司的前身是一家以上市公司為主體背景的大型國有水泥企業,已經走過了50多年的風雨歷程,經歷過輝煌,也有過低谷。現隸屬于世界建材100強、國家重點支持的十二家大型建材企業——北京金隅集團。
憑借獨特的資源布局優勢及水泥和商品混凝土縱向一體化的發展模式,邯鄲金隅已發展成為華北區域最大、最具競爭力的水泥和商品混凝土供應商,在河北省建材行業中具有重要地位。
大浪淘沙,方顯真金實質;暴雨沖過,更見青松巍峨!市場低迷,產能嚴重過剩,環保壓力巨大,過去幾年里,邯鄲金隅是怎樣在這大浪淘沙式的市場洗牌中立于不敗之地的呢?
謀劃戰略布局
“戰略”從經濟學名詞來講可以釋義為“企業戰略”,是決定企業經營成敗的關鍵性因素,這個詞也是在采訪中被提及次數最多的。邯鄲金隅太行水泥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懷江是這樣定位企業的:“做企業就應該像做人一樣,要做有益于別人的人,而做企業決不能做只看眼前利益,只關注自身發展的指標式企業,應該做一個關注全局,強化整體發展的戰略經營式企業。”李懷江也正是這樣謀劃企業發展的。
縱觀邯鄲金隅水泥這幾年的發展,可謂“三結合勢”發展,他們懂得借用集團發展大勢,適應地方發展態勢,強化盤活自身優勢,三個優勢共同支撐企業的長遠發展。
邯鄲金隅快速邁出了打造北京金隅冀南建材基地宏偉藍圖的前進步伐,爭做北京金隅“走出去”戰略的先鋒,立志做北京金隅水泥“大十字”發展的南端橋頭堡, “地震波式”發展的震心。從2010年初,李懷江一班人就開始思索如何讓邯鄲金隅突破發展的瓶頸得到更廣闊領域的發展。半年多的時間,他們跑遍了鄭州、安陽、濟南、聊城、太原、長治、石家莊、邢臺20多個城市,調研地方發展規劃、人口分布情況、地區資源情況,為拿到這些資料可謂是“求爺爺告奶奶”。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李懷江也總是鼓勵大家,“方法總比問題多,只要堅持,一定會成功,有時候學會低頭也是一種能力”。
在基地建設的前期調研中,他們僅收集到的文字資料就達十萬多字,地圖畫壞了十幾張。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經兩年的時間,一個以邯鄲為中心,輻射周邊250公里,集水泥、商品混凝土、砂石骨料、預拌砂漿、超細礦渣粉等多產業為一體的《北京金隅建材基地發展規劃》終于呈現在人們面前。
短短的兩年時間,他們的商混產業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快速發展態勢,現在在邯鄲市擁有8家商品混凝土子公司,邯鄲市最大的辰翔商混公司也囊歸其中,他們館陶金隅混凝土在館陶縣商混行業做到獨一份,貨款回收率高達100%,創新走出了一條“政策+品牌”的特色商混產業發展之路。
有戰略,有目標,有步驟的發展不僅讓邯鄲邯鄲金隅在競爭激烈的水泥行業中具備了明顯的差異化競爭能力,更為他們創造了從虧損幾千萬元向年盈利近幾億元的奇跡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