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矛盾日益加劇的前提下,水泥企業應該采取哪些有效辦法幫助國家化解產能過剩的矛盾?身為“央企”的北方水泥延邊區域公司(下稱延邊公司),主動擔負起社會責任,胸懷全局,不與國內本地區的水泥企業爭市場,而是依托地緣優勢,積極開拓國際市場,走出了一條減輕國家負擔的化解全國性水泥產能過剩矛盾的成功之路,為全國水泥行業同類企業提供了一條可以借鑒的成功之路。
有誰知道,創出這條成功之路的背后,付出了延邊公司團隊的艱辛奮斗,在這個團隊中,有一位睿智的企業決策者,敏感地捕捉到商機,他就是延邊公司總經理樸松春。
通過供貨發現商機
2010年初,延邊公司被中國建材水泥集團北方水泥有限公司成功并購,重組進入“央企”之后,又以“央企”的身份先后并購了延邊誠信混凝土有限公司、延吉信德砼業有限公司、延邊盛隆商砼有限公司、延邊鑫譽建材有限公司等四家商品混凝土企業,完成了區域資源的合理布局。按照中國建材集團的要求,把公司轉型升級到堅持走發展循環經濟之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質量效益型的現代化企業。當企業步入到正常平穩的運行軌道之后,樸松春和領導班子成員始終在慎重考慮:有限的本地礦產資源和市場供需空間,水泥產能過剩矛盾日益突出,地區供需市場空間就這么大,無論怎么折騰也不可能有太大市場空間,未來企業該如何擴大發展?
從小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長起來的樸松春,熟悉與朝鮮相鄰的地緣優勢,在兩國民間的信息交流中,獲得了北朝鮮大量缺乏各種生活必須品和物資的重要信息,利用本地區琿春、圖們等幾個陸路口岸出口的便利條件,試探性與北朝鮮對岸幾個地區簽訂了出口水泥供貨合同,在供貨中發現,建設中的朝鮮,由于欠缺大量的建筑材料,水泥供貨量越來越大。
本來就有市場意識的樸松春,是朝鮮族人,也會朝鮮語,利用供貨經貿往來的機會,多次深入朝鮮國家首都平壤市反復考察,進一步了解到朝鮮水泥工業缺口很大,僅有的水泥廠,不但設備工藝落后,而且產能遠遠不能滿足本國建設的需要。隨著不斷深入考察了解,掌握了朝鮮擁有良好的生產水泥優質礦產資源、廉價的勞動力和引進中國企業投資各項優惠政策等規定,便產生了由簡單出口水泥為赴朝鮮投資建廠開拓國際市場的戰略構想。
頂著風險的戰略決策
把戰略構想變成具體涉外北朝鮮的國際市場投資項目,樸松春集中主要精力,多次往返到北朝鮮廣泛接觸,實地考察,從北朝鮮官方政府部門反復洽談協商到礦石資源考證建廠項目廠房選址,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反復論證,終于形成了一份在北朝鮮國家投資五億元新建一座日產2500t/d中型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報告。當公司領導班子成員反復研究論證決策這份在境外投資建廠的報告時,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風險壓力:矛盾焦點在于朝鮮的戰事和政局不穩定,如果一旦出現政策多變,投在朝鮮國家水泥生產線是固定的生產設備,廠房項目搬不走,也撤不回來。所以,項目很好,非常有發展前景,但存在著高額風險。就在朝鮮投資新建項目投與不投的一念之間,樸松春和班子成員的幾位副總頂著巨大的壓力決定:機會是給有膽識、有把握的人準備的,只有抓住時機,搶占市場制高點,高風險、高投入,才有高回報和大發展的機會。經過反復論證,最后一致決策開發國際市場在朝鮮投資新建一座中型水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