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水泥公司的前身,是為葛洲壩工程建設配套的葛洲壩水泥廠。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企業規模和發展速度維持在較低水平。
水泥產業屬于高耗能高污染的傳統行業。過去,大量的落后產能充斥市場,即無法保證產品質量,同時也對資源和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浪費和破壞。2006年,國家發改委頒發了水泥工業發展專項規劃及水泥工業產業政策,對水泥產業發展方向進行了重大調整,明確了四大發展原則,即:堅持資源保護和綜合利用,走循環經濟道路;堅持技術進步和保護環境,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結構調整和淘汰落后,培育優勢大集團;堅持合理布局和發展西部,統籌地區發展。
面對國家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難得歷史機遇,集團水泥公司果斷決策,適時對發展戰略進行了調整,確定了兩條發展路徑:一是通過兼并重組,走區域控制型發展道路;二是通過投資建設新線,做大企業規模,擴大規模效應。
在對技術、成本和市場等要素進行了綜合分析和認真研究后,集團水泥公司啟動了大規模聯合重組。與荊門荊工、當陽城堡、老河口寶石等多家水泥企業進行合作重組,荊門、當陽等6條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新建投產。通過對區域市場生產資源的重組,有效整合了鄂中、鄂西市場,成功躋身全國水泥熟料產能20強。
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對集團水泥板塊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此,總經理黎明受董事長郭成洲委托,接受了本網的采訪。
黎明表示,“到處栽樹,不能成林,也不能抗風雨。”集團水泥公司從2006年國家頒布水泥工業產業專項規劃、水泥工業產業政策開始,步入第二輪發展時期。根據水泥產品的兩大特性,即區域性:水泥本身的價格比較低,銷售的有效半徑在150-200公里之間;剛性需求:水泥產品不會因為價格高低,導致需求量有很大的變化,葛洲壩水泥按照區域集中控制的模式進行發展。要想達到這樣一種控制,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個是項目的工藝技術水平要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從設計這塊,葛洲壩水泥選擇了高水平的生產線,選擇的規模現在看來是最經濟的規模。一個是做好發展的根據地,葛洲壩水泥布置的區域集中在鄂中、鄂西市場區域,也就有了后來發展的基礎。從現在來看,在這個區域,市場份額離設想的還不夠。下一步在核心市場區域內,葛洲壩水泥還將繼續合作重組,提高區域集中度、話語權,避免在區域內各家企業出現價格的惡性競爭,使價格保持在一個比較合理的水平。按照葛洲壩水泥現在的管理水平、企業文化是能夠滿足合作重組的要求的。
然而,當前水泥行業面臨整體產能過剩的嚴峻局面,全國嚴禁新增產能,通過新建方式來實現企業規模進一步擴能已經無法實現。鑒于此,集團水泥公司及時調整發展方向與模式,開始實施跨區域、跨所有制、跨行業的兼并重組,提升行業集中度。2012年4月,葛洲壩水泥成功與雙七水泥聯合,跨出了新業務模式下的發展第一步。項目重組后,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