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后一個多月,是水泥行業的傳統淡季。但年后的江蘇鶴林水泥有限公司,卻早早忙開了。2月18日下午,偌大的廠區風雪連天,不少高樓一般的生產裝置內,正焊花四射。“雖然有大批訂單等著生產,但我們先要維護保養設備,并改造升級一些裝置,磨刀不誤砍柴工。”總經理呂永忠說。
沿著一條綠色香樟夾道的廠區道路,來到一片堆場前。工人們正在為堆著水渣(生產水泥的原料)的堆場,加裝天藍色的玻璃鋼蓋子。白雪,綠樹,藍頂,畫面感極強的施工現場,仿佛孕育著春的消息。而事實上,正在“磨刀”的鶴林水泥,的確瞄準了有著綠色背景的企業春天。
“今年,我們對生產設備的改造升級,主要著眼點是節能減排、綠色環保。”領著記者參觀廠區的公司總經理助理盛新軍介紹,水泥生產企業對環境的主要污染是揚塵和噪音,而鶴林水泥目前的“環保升級”舉措,譬如為露天堆場加裝遮蓋,在所有排風口安裝消音器等,就是針對這兩個“元兇”。
盛新軍說,在環保方面,鶴林水泥其實一直是行業內的優等生。“水泥生產企業環保做得如何,看廠區的樹木就知道。多數水泥企業的樹都不會有綠葉。”但即便如此,企業今年還是計劃在環保領域投入7000萬元左右,僅把生產線的“電收塵”改為“袋收塵”一項,就將耗資2400萬。但這一改造,可讓鶴林排放的氣體顆粒物由50毫克/立方米降至20毫克/立方米,遠低于國家標準。
說到環保,呂永忠認為,鶴林甚至可以說就是環境保護的產物。2003年,鶴林水泥在高資建廠,一個重要初衷,就是“吃”掉船山礦的污泥廢渣廢石。
“船山的優質熔劑石灰石供應給寶鋼這樣的大鋼廠,由于后者要求高,生產過程中船山礦采用水洗工藝,產生了大量污泥廢渣和廢石。到后期,企業每年要征地 50畝堆放廢棄物。”呂永忠介紹,鶴林投產后,就把這些廢渣廢石作為水泥生產原料,每年可消化330萬噸以上。去年年底,在解決船山礦日常產生的廢棄資源同時,已開始“吃”以前存積的污泥和廢石,騰出土地指日可待。
據了解,除了船山礦的廢渣廢石外,目前鶴林水泥還把粉煤灰、脫硫石膏、硫酸渣等工業廢渣作為生產原料,全年生產使用“一次資源”不超過20%。
綠色生產的另一大舉措,是余熱回收發電。鶴林水泥利用熟料生產產生的余熱和蒸汽,供給電站發電,每年可發電1億余度。由此解決全廠約1/4的用電,節省成本近7000萬元,折合節約標煤3.2萬噸。